东亚古人类“食谱”有哪些?稻作文明起源密码是啥?答案来了

2025-04-21 15:28来源: 央视新闻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将于本月24日揭晓,四川濛溪河遗址群是参加最终评选的20个项目之一。东亚古人类的“食谱”有哪些?早期现代人类是如何生活的?四川资阳的濛溪河遗址群,正是这个谜题的“打开方式”。

  在连续3年的发掘中,合计有超过2万件泥土样本被提取至实验室,总量达20万升,其中就发现了3.1万件石器、18.7万件动物遗骸、6.3万颗植物种子。

东亚古人类“食谱”有哪些?稻作文明起源密码是啥?答案来了

  至少37科53属的植物图谱构成我们目前所能揭示的最丰富、最古老的“菜篮子”。研究表明,这些古人类的“食谱”包括葡萄、橡果、核桃、接骨草以及花椒等多种植物, 为认识东亚乃至全世界早期现代人行为提供了具有唯一性的新材料。

东亚古人类“食谱”有哪些?稻作文明起源密码是啥?答案来了

  在此次新发现中,“硅质岩小石器工业”的清晰呈现让人眼前一亮。说明早期的现代人类已经在根据环境灵活地制作工具,不仅仅是石器,考古队还发现了丰富的骨器和木器。这些工具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人类工具使用的多样性。而更有趣的是,考古学家发现了刻划和穿孔的痕迹,这些“痕迹”表明早期现代人类已经开始进行象征性行为。也就是说,他们不仅会打猎、采集,还开始有了艺术和文化的初步雏形。

  浙江仙居下汤遗址:解锁万年稻作文明秘密

  进入20个项目入围终评的还有距今一万年的浙江仙居下汤遗址。那里呈现了万年前农业文明的雏形,蕴藏着我国稻作文明的起源。

  坐落在浙江台州市仙居县的下汤遗址,四面环山,环境得天独厚。这片文化厚积了2.5米,覆盖面积广达3万平方米的区域,历经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好川文化四个历史阶段。你可能会想,这与稻作农业有什么关系?答案就深藏在地下——考古团队在这里找到了大量野生稻种,揭示了从4万年前至2.7万年的稻作起源信息。基本确认了长江中下游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发源地之一。

东亚古人类“食谱”有哪些?稻作文明起源密码是啥?答案来了

  遗址的中心台地似乎是一个远古“广场”。台地上的房址、食物加工场和清晰的道路布局,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繁忙与生活的有序。

东亚古人类“食谱”有哪些?稻作文明起源密码是啥?答案来了

  这里的“红烧土广场”更是将整个社会的“中心”呈现给了我们。想象一下,遥远的上万年前,下汤远古村落的居民们在这里有秩序地聚集、交易,并进行有组织的仪式和活动。下汤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是我国万年文化独立起源、绵延发展的生动范例。

[责任编辑:张魏桔]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在213国道汶川映秀段,由刘先友、刘明父子守护17载的民间植物园——汶川植物园蓬勃成荫,如同苔花绽放在岷江的高山峡谷间。在213国道汶川映秀段,由刘先友、刘明父子守护17载的民间植物园——汶川植物园蓬勃成荫,如同苔花绽放在岷江的高山峡谷间。
13
4月29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黄岗梁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林业人员在寻找蒙古郁金香。5月1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黄岗梁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一只昆虫落在蒙古郁金香上。
13
当日,中铁建大桥局承建的深江铁路关键性工程跨磨刀门水道主桥东主塔封顶。该桥横跨中山和江门两市交界的西江磨刀门水道,为140米高墩大跨斜拉桥。
12
5月9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巴胡塔苏木伊和布拉格嘎查,农民驾驶北斗导航的拖拉机翻地(无人机照片)。5月以来,内蒙古东部“粮仓”通辽市迎来多场接墒雨,带来充沛墒情。
12
5月11日,河北省卢龙县卢龙镇一家生态农业合作社的社员在田间管护贝贝南瓜秧。近年来,河北省卢龙县引导农民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规模化发展果蔬等特色农业,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12
洮河大桥是兰永临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大桥全长562.16米,主桥采用净跨400米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洮河大桥是兰永临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大桥全长562.16米,主桥采用净跨400米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
11
当日,2025年亚洲举重锦标赛女子55公斤级比赛在浙江江山举行。当日,2025年亚洲举重锦标赛女子55公斤级比赛在浙江江山举行。当日,2025年亚洲举重锦标赛女子55公斤级比赛在浙江江山举行。
11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光明网联合快手共同发起《健康享“瘦”当夏》主题征集活动。
1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