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千金难买好心情
有一个好心情和一个好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可有时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
似乎偏偏要和咱们的好心情唱反调
那么,当出现什么样的情绪时
要引起重视
可能是抑郁或焦虑情绪在作怪?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下又该如何保持好心情
拒绝焦虑和抑郁呢?
01
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
是最常见的年轻人心理问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18~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25~3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2.3%。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对8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焦虑风险45.28%,抑郁风险21.48%。
在门诊患者中,青年人最主要的心理状态不佳类型是情绪问题,其中抑郁情绪排在首位,其次是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
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例如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和同学吵架后,情绪不好、哭哭啼啼、不想吃饭、不想见人等,但经过开导、休息,第二天就可能恢复正常,这种持续时间短,对正常生活、学习、社交影响不大,就是抑郁情绪。
抑郁症:
在医学上具有严格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
核心症状:
情绪低落,例如总是高兴不起来。
兴趣减退,以前喜欢的事现在不感兴趣了。
快感缺失,感受不到生活中的快乐。
其他症状:
除核心症状外,可能还会有三到四项其他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疲乏(感觉浑身没劲,生活中很多人查不出原因,可能是抑郁症症状)、食欲改变(减退或增加)、睡眠改变(入睡困难、早醒或中间易醒),严重时会有自杀愿望或行为。
病程:
情绪至少持续两周以上。
社会功能影响:
会对工作、生活、社交造成影响。
【关于抑郁症的误区】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患者是想不开,其实抑郁症是身体发生生物学改变导致的,这是医学问题,不是患者自己能轻易调节好的。单纯的鼓励或心理治疗往往不能解决患者的问题,一般需要药物治疗基础上再结合心理治疗等其他方式,而且很多患者之前在一些不正规心理咨询机构只做心理治疗而延误治疗。
02
这些口头禅可能隐藏抑郁情绪
万一……怎么办
例如看到有人生病去世,就觉得自己要是得这个病还没被诊断出来怎么办,即使几率很小,也会影响情绪,有的人朋友突然不在了就反复去医院检查,情绪很不好,就是受这种思维影响。
这……我可能不行
有的人努力取得很多成绩,却认为是偶然,被领导批评一下就否定自己能力,遇到压力容易出现负面情绪。
你看……我就知道
比如出门堵车或上班迟到,就说这一天都不会顺,把一件小事和不顺利联系起来影响情绪。
如果……就不会了
像学生说如果自己不在,班级组织会更好,父母说如果昨天没带孩子出去,孩子就不会生病等,这种思维遇到事情容易造成情绪问题。
我哪儿配啊
这是一种自我肯定感低的表现,很容易自我否定,配得感高的人定了目标努力去做,遇到事情情绪可能不受影响,而配得感低的人遇到不顺利就容易自我批判。
【其他认知扭曲】
● 非此即彼(全或无):
要么对要么错,极端地评价人或事,思想偏激遇到事情易有情绪问题。
● 以偏概全:
一个人犯了点错误就认为一无是处。
● 心理过滤:
像戴了过滤镜,只看到不好的事,把好事过滤掉,常见于悲观主义者,影响思维和情绪。
注意:
抑郁情绪持续时间超过两周,无法正常工作、学习、社交,除核心症状外还有两到四个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食欲改变等,需警惕抑郁症并就医。
03
正常焦虑与焦虑症的区别
正常焦虑有利于我们应对事情,适当焦虑能让我们更认真专注。而过度焦虑或完全没有焦虑都是不利的。
当我们面临一些处境或者想象未来可能出现的处境时,产生恐惧、害怕的情绪,并且伴有躯体症状如失眠、多汗、心跳加快等,这可能是焦虑的表现。
与焦虑相关的其他表现:
强迫:
属于焦虑的表现,过去是焦虑类型中的一种,现在在最新分类标准里是单独疾病。以强迫思维、观念或行为为主要表现,包括有强迫性检查(如检查门锁、煤气罐)、强迫性洗手(洁癖)、强迫回忆等特点,自己产生、非主观意愿、有反强迫行为,同时伴有躯体焦虑症状。
社交恐惧:
也是焦虑的一种,指在社交场合中出现的焦虑,自己认为过度的、没必要的,但难以克服并且有回避行为,儿童青少年较常见,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然后回避社交场景,还有安全行为(如学生害怕被提问往后缩)会增加焦虑。
密集恐惧、幽闭恐惧、恐高、恐动物、遇特定天气恐惧等特定恐惧症:
这些和社交恐惧类似,也是焦虑相关的心理状态,不过针对特定场所或事物,无需过多干预,适当回避即可。
疑病:
过度担心自己患病,医生再三保证和阴性检查结果都无法打消顾虑,和灾难性思维有关,反复检查仍不能放心,也是焦虑的一种类型。
焦虑症(焦虑发展成疾病)的判断标准:
情绪方面:
焦虑情绪广泛,如紧张、害怕且有回避行为等。
持续时间:
数月时间,过去认为持续六个月,现在认为是数月,视情况而定。
社会功能影响:
对社会功能造成较大影响。
躯体症状:
和抑郁症类似,有失眠、心慌、胸闷等,检查不能打消顾虑或解释症状。
如何判断是否可能患上焦虑症:
如果有睡眠、情绪(焦虑或抑郁)、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这三方面里两项,建议到精神科就诊。
05
应对抑郁焦虑全攻略
抑郁情绪的应对(未发展到病症时):
改变思维方式:
很多抑郁情绪原因是认知歪曲,如灾难性思维,可换个角度思考,比如做些转移注意力的事(如爬山、看海等),在大自然中感受自己渺小,减少灾难性思维。
自我肯定:
对于自我否定的人,可列出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做得好的事情,对比后能发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
正念、深呼吸、冥想等方法:
正念是活在当下,深呼吸(闭目慢慢呼吸)、冥想(想象开心的事)等方法能缓解未发病时的情绪问题。
焦虑情绪的应对(未发展到病症时):
接受不完美:
降低目标要求,生活中不要太完美主义。
学会缓解焦虑的方法:
当焦虑情绪来临时,能够快速用之前提到的方法缓解,避免发展成焦虑症。
科学面对不良情绪
1.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是最常见的年轻人心理问题。
2.这些口头禅可能隐藏抑郁情绪
万一……怎么办、这……我可能不行、你看……我就知道 、如果……就不会了、我哪儿配啊。
3.如果有睡眠、情绪(焦虑或抑郁)、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这三方面里两项,建议到精神科就诊。
4.应对抑郁焦虑全攻略
抑郁情绪(未发展到病症时):
改变思维方式;
自我肯定;
正念、深呼吸、冥想等方法。
焦虑情绪(未发展到病症时):
接受不完美;
学会缓解焦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