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已过,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郁,不少市民都盘算着外出踏青、赏春,亲近大自然,顺便再采摘一些野菜,品尝春季限定的美味。记者注意到,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人还流行起一种新的社交方式:相互组成挖野菜的“搭子”,一起寻找最适合挖野菜的“宝藏地点”,带上小铲子在“挖呀挖”中享受轻松惬意的时光。对此,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专家提醒,挖野菜虽然很治愈,但市民在采摘、食用野菜时须谨慎,当心“尝鲜”变“尝险”。
兰女士将野菜烹饪成了美食。
挖野菜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城市生活节奏快,不少上班族压力大,他们就想着到周边或山里徒步、摘野菜,尽情亲近大自然,那种感觉真的很治愈。这个春天,一把小铲子、一个竹篮似乎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标配。他们直奔田间地头挖野菜,寻觅春日限定的美味。“我们会在线集结志同道合的挖野菜‘搭子’,整理出‘挖野菜地图’‘挖野菜攻略’等,详细记录着野菜的分布地点、最佳采摘时机以及辨别方法。”32岁的市民张女士说,他们这些90后,甚至00后挖野菜大军的加入,让挖野菜从一项简单的郊游活动,逐渐成为了新的社交方式。
清明假期第一天,张女士和爱人带着5岁女儿到鹿泉游玩,其中挖野菜自然成了此次游玩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同游玩的还有女儿幼儿园的几个同学和他们的父母,这样一来,不仅孩子们可以聚在一起玩,家长也相互熟悉了,感觉特别好。”张女士说,现在有些采摘园里可以挖野菜,大家选定地方后,便不断在地里搜寻,然后精准锁定目标。不多时,她和孩子脚边的小竹篮内已装了大半篮荠菜了。
张女士说,自己沉迷挖野菜已经近两年了,经过摸索,她已经基本掌握了挖野菜的一些技巧。“找到想要挖的野菜,拿出自带的小铲子,之后小心翼翼地将泥土弄松,让整棵菜呈现出全貌,记住千万不要太用力拉扯,因为野菜的叶子都比较嫩。这时需要的是瞄准野菜根部,手起刀落,将一棵完整的野菜收入囊中。“张女士说,之前总觉得挖野菜是老一辈人喜欢的活动,但现在加入到挖野菜队伍中后,发现年轻人不在少数。
除了掌握了挖野菜的技巧,张女士还学会了识别形形色色的野菜,从常见的荠菜、马齿苋,到稍显小众的苦菜、蒲公英,她几乎都能辨别。“我们常在一起挖野菜的‘搭子’还建了群,如今群里的人越来越多。”张女士说,他们的“挖野菜交流群”里不仅会共享“挖野菜”的地点,还有人将不熟悉的野菜发出来在线求助,更有群友晒出野菜加工成的美食。
“这两年,春天挖野菜成了习惯,和之前买来的野菜相比,自己挖的野菜感觉吃起来真的不一样。”张女士说,除了味道更加鲜美之外,自己还感觉挖野菜已经从一项简单的郊游活动,逐渐成为了自己新的社交方式。
挖野菜不光是为了美食还是为了怀旧
从3月中下旬开始,65岁的市民刘女士经常会叫上邻居去挖野菜,滹沱河周边、鹿泉周边,他们都去过。“荠菜、榆钱、苦菜、蕨菜、蒲公英这些我们都挖过,回家可以蘸酱、凉拌、包饺子。”刘女士说,自己自从退休后,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都会约上几个人去市区周边挖野菜,就当踏春了。
市民刘女士在踏青的同时挖点野菜回家尝尝鲜。
在刘女士看来,尽管很多野菜在超市和网上都可以买到,可是自己还是愿意去地里挖,因为挖出野菜的感觉特别好。“我们挖野菜,不光是为了吃,还是为了怀旧。”刘女士说,自己小的时候,荠菜、苜蓿等野菜都是家里的宝贝,那个时候要是能吃上一顿野菜馅饺子,别提多令人羡慕了。在刘女士的记忆中,那时候自己在老家,每到春天,村里的一群孩子就会提着篮子、拿着铲子,到处去挖野菜。把野菜带回家后,母亲们总是想方设法把野菜做得美味一些。
“离开老家已经好多年了,现在挖野菜就是怀念过去的日子。现在挖野菜其实很方便,有不少采摘园里都有多种野菜让爱好者选择。”刘女士说,有时候周末也会带上正在上小学的小孙子来去挖野菜,让他接触大自然、亲近土地。另外,在挖野菜过程中,也让孩子感受到劳作的乐趣,让他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在挖野菜的这件事上,刘女士还给出了建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要准备工具,挖野菜需要准备顺手的工具,不然挖得时间久了很容易把手磨起泡,那样的话就不能称之为乐事了。”凭借多年的经验,刘女士建议,挖野菜时最好选择尖头的小铁铲,容易把野菜的根切断,把手用木制的,不容易磨伤手。其次,要准备装野菜的工具,这个工具最好是小篮子。购物袋等虽然容易携带,但是放的时候每次都得拉开口袋很麻烦,也不利于野菜透气。
“还需要准备手套,因为虽然准备了不磨手的铲子,但是挖的时候要用力,时间久的话,手依然容易起泡、起皮,戴上一个薄手套能比较好地保护手。”讲完各种建议后,刘女士说,欢迎大家加入挖野菜大军。
刘女士将挖来的野菜包成了野菜馅饺子。
误采误食有毒野菜后果不堪设想
好友相约出游,走进山里徒步、摘野菜,享受轻松惬意的假日时光,是一件美好的事。但不少毒草的外观与野菜极为相似,一不小心误采、误食,后果不堪设想。对此,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建华)主任郭争荣提醒:采摘、食用野菜一定要谨慎!
不吃无法准确识别的野菜。本地常见的野菜品种繁多,有荠菜、榆钱、苦菜、蕨菜、蒲公英等。但是,有些有毒植物与这些野菜很相像,容易误采误食导致中毒,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因此,对不熟悉的野菜,不要采摘,更不要食用,以避免中毒。
野外采摘应避开污染区。有些野菜本身较为安全,但生长在化工厂、污水沟、垃圾填埋场、公路绿化带等周边区域,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尽可能不要采摘在这些地方生长的野菜。此外,农田或公园区域的野菜也需要谨慎采摘。这些地方可能被喷洒了农药,不能确保其食用的安全性。
合理正确烹饪野菜。在食用野菜前,一定要摘净去腐,充分清洗;部分野菜有微毒,需经过浸泡、水焯等方法去毒处理,在炒熟煮(蒸)透后才可食用。例如,野苋菜富集硝酸盐,采回来后应清洗干净并用沸水焯一下,再用清水浸泡20分钟左右后再食用。艾蒿、马齿苋等一些野菜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食用前要用沸水焯一下,并用水浸泡一段时间,以去除有害物质。
不宜多食野菜。一些野菜长时间多食易导致胃、肝、肾等脏器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且不同野菜有不同的食性和营养价值,食用时应重在尝鲜,适量而止,不可把野菜当作主菜,更不可贪吃。
特殊人群不吃或少吃。老人、婴幼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等特殊人群,应尽量不吃或少吃野菜。如荠菜、苦菜、蕨菜、马齿苋及蒲公英等大部分野菜性凉,脾胃虚弱者不宜食用,如若食用极易引起消化不良,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野菜如马齿苋、榆钱、槐花、野芹菜等含有可导致过敏的物质,特殊体质的人食用后易引起过敏反应,诱发日光性皮炎,应引起注意。有些野菜具有一定的毒性,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所以,孕妇更需谨慎食用野菜,最好不食用。
留意身体反应。如果在食用野菜后出现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催吐,并尽快就医。同时,最好一并携带未食用完或未烹饪的剩余野菜,以便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文/图 燕赵晚报记者 李惺 赵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