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杏花酒,满盏思故人”
清明
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
扫墓祭祖、缅怀先人
是清明节的重要民俗活动
其背后有着
“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尽哀”
的深刻内涵
而跨越生死的心灵对话
也让生者
感怀人生的意义
这,就是属于清明的仪式感
今天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五个节气
清明
清明时节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二十四节气中
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的
“双重身份”
有着清新活泼和庄严肃穆的
“双重性格”
作为节气
它是春耕的关键节点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
至今流传
作为节日
它融合了
扫墓祭祖与踏青祈福的习俗
承载着中国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
清明最初只作为
时令与物候变化的标志节点
被人们所认知
清明从节气发展成为节日
寒食节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
自古以来
寒食和清明
密不可分却又不尽相同
介子推的故事历代流传
赋予了寒食节更厚重的人文底蕴
由于寒食和清明
在时间上相近、内涵上相融
寒食逐渐融入清明
并丰富延展了清明节的内涵
清明是自然的馈赠
亦是文化的传承
清明祭扫
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核心仪式
清理墓地、敬献鲜花、焚香祈福
寄托对先人的思念
清明踏青、放风筝
是自古延续的春日乐事
很多地方
还保留“断线放灾”的习俗
将烦恼随风筝放飞天际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
门楣斜插嫩枝
以“清明柳”驱邪纳吉
又是一年清明时
杨柳依依道春意
清明是诗意与哲理的交融
亦是怀念与珍惜的交响
这个古老的节日
始终以最中国的诗意
诠释着
“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天地清明,心亦清明”
自古
文人爱写以清明为主题的诗词
杜牧的“路上行人欲断魂”
吴文英的“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写尽凄迷
程颢的“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吴惟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又让清明多了几分洒脱
黄庭坚以“贤愚千载知谁是”
叩问生命价值
苏轼则劝人“诗酒趁年华”
在哀乐交织中觅得平衡
清明赏春
更要“尝”春
一口春味
是对话山川岁月
传递家族温情的味觉密码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袁枚《随园食单》中的青团
是江南清明的舌尖记忆
古人寒食禁火
以冷食青团祭祖
如今这一口“春绿”
已成为火爆大江南北的时令风物
北方山西等地流传“子推馍”
又称老馍馍
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
里面包鸡蛋或红枣
上面有顶子
顶子四周贴面花
老北京“寒食十三绝”中的芝麻烧饼、姜丝排叉
闽南润饼卷春蔬
江淮馓子炸作金丝缠玉箸
……
这些冷食既延续了寒食旧俗
又以油香面脆唤醒春日脾胃
清明时节
恰逢人间芳菲
漫步青山,遥寄思念
念过往,敬远方,岁月长
愿你
不忘来时路,不负今朝景
且惜春光!
策划:刘洪 牟彦秋
统筹:梁甜甜 赵晓燕
作者:赵睿 董静雪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