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站起,小心翼翼
一步一步一步
晃晃悠悠、歪歪倒倒、步履蹒跚
3月30日
@西宁植物园 传来好消息
经过26天的治疗和护理
“凌小蛰”终于站起来了
……
1
谁是“凌小蛰”
故事要从3月5日说起
那天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
救护到三江源国家公园移送的
一只病危雪豹幼崽
“四肢伸得直直的,头部向后仰着”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
高级畜牧师齐新章说
初见小雪豹时
它根本不像活的
也是在这天下午
这只小雪豹有了自己的名字
“凌小蛰”
“凌”是因为自2017年以来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
救护雪豹均以“凌”为姓
一方面“凌”本义冰雪
与雪豹气质吻合
另一方面“凌”有“跨过、越过”的含义
饱含了救护人员
希望能帮助被救护雪豹
跨越其生命中一道坎的美好愿望
而“蛰”则是因为小雪豹被救护时
正值惊蛰节气
按照惯例
雌性雪豹取名为“凌惊”
雄性雪豹取名为“凌蛰”
2021年
中心曾经救护放归过一只雪豹
叫“凌蛰”
因此
这次就给小雪豹取名“凌小蛰”
希望这个名字
可以给它带来好运气
2
好运气就是——
“心软的神”比“死神”先到
仅6个月大
体长74厘米、体重9.7公斤
远低于同龄正常水平
濒临死亡的“凌小蛰”
瘦弱得让人心疼
“刚送过来的时候严重脱水
颈椎和胸椎压缩性骨折
左后肢感染
体温过低(36.3℃)及肝功能异常”
专家推断
小雪豹是因高空坠落导致脊椎损伤
丧失行动能力后长期饥饿并感染的
“凌小蛰”命悬一线
一定要救活它!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
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专家团队
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
保温、吸氧、营养支持、抗菌消炎
……
救护中心对“凌小蛰”
开展了抢救性的治疗
9天后“凌小蛰”的体重
从最初的9.7公斤恢复到了11公斤
3月14日
“凌小蛰”第一次自主爬出了巢箱
运动能力恢复明显
“凌小蛰”已能独立爬行进食。
3月18日
当一份新鲜的食物端到面前时
“凌小蛰”缓慢地爬过去
开始自主进食
很多网友被这一幕感动了
“它爬的每一步都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
太顽强了”
“希望‘凌小蛰’早日好起来”
3月24日晚
专家团队为“凌小蛰”
做了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
小雪豹伤情稳定,恢复良好
3
“炫肉”!“炫肉”!
先是靠着墙壁缓慢爬行
再是看到装着肉的盆子
扑上去“猛猛”进食
吃得“嘎嘎香”
恢复良好的“凌小蛰”
开启了“炫肉”模式
吃饱后
小雪豹抱着小盆,嘶吼护食
随着身体逐渐恢复
3月26日
“凌小蛰”开始出现上述
正常的应激行为
齐新章说
这些行为表明小雪豹的身体状况
正在不断好转
精神状态也逐步恢复
4
救活了,还得治好
在救护中心3月31日公布的视频中
可以看到
“凌小蛰”已经能站起来
吃完东西后
还可以自己摇摇晃晃走回笼舍休息
“虽然能在短时间四肢站立
但站立姿势不佳,且行走较不平稳”
兽医师王璐介绍
后续救护中心
将进一步
帮助“凌小蛰”恢复体态与行动能力
由于“凌小蛰”年龄太小
完全没有学会野外生存技能
又长时间与人类密切接触
即便恢复后也不满足放归自然的条件
或许会在动物园中度过一生
5
救护人员,谢谢你们!
“凌小蛰”一天天恢复
少不了专业救护人员的精心照料
救助小雪豹的同时
工作人员还将一些救护过程
发到了网上
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
甚至有网友直呼
“应该是有史以来,全国最受关注的豹子了”
看到“凌小蛰”可以站起来了
“云参与”雪豹救护的网友们
又激动又开心
加油“凌小蛰”!
期待你一天比一天好
能多站起来,好好走两步!
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综合新华社、@西宁植物园、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央视新闻、人民网、中国绿色时报、网友留言等(综编:肇蕾)
为豹豹加油!为救护人员,点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