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每天都在“吃塑料”?微塑料5大隐蔽来源,第一个太意外!

2025-04-02 10:41来源: 新华社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我们生活中有一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却可能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侵入你的身体,它就是——微塑料!除了常见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微塑料的侵入途径远比你想象的更隐蔽,最后一个太意外!

  很多人每天都在“吃塑料”

  微塑料的5个隐蔽来源

  1. 嚼一个口香糖释放上千个微塑料

  2025年3月,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会(ACS)春季会议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嚼一块口香糖能释放出成千上万的微塑料颗粒。特别是嚼8分钟,就能释放出94%的微塑料。

  数据显示,每克口香糖大概能释放100个微塑料颗粒,有的口香糖每克能释放出600个。一块普通的口香糖重2~6克,所以一块口香糖最多能释放3000个塑料颗粒。

  研究发现,不管是合成的还是天然的口香糖,嚼的时候释放的微塑料数量和类型都差不多。更深入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微塑料在嚼口香糖的前2分钟内就脱落了,嚼8分钟,就能释放出94%的微塑料。

  2. 一次性纸杯喝热饮释放数万微塑料

  2020年,来自印度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把热饮倒进一次性纸杯里,大概15分钟,这些纸杯就会往饮料里释放两万五千多个微米大小的微塑料微粒。

  研究人员介绍,如果用纸杯装热咖啡或者热茶,15分钟不到,纸杯里的那层塑料就会开始分解,然后把25000个微米大小的颗粒释放到热饮里。如果每天用一次性纸杯喝三杯茶或者咖啡,那么每天就会不知不觉地喝进去75000个塑料微粒。

  3. 每升瓶装水约有24万个塑料颗粒

  2024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升瓶装水中平均约含有24万个塑料颗粒。

  研究人员测试了在美国销售的三种流行品牌的瓶装水,分析了小至100纳米大小的塑料微粒。他们在每升瓶装水中发现了11万~37万个塑料碎片,其中90%是纳米塑料,其余的是微塑料。研究人员指出,当你捏瓶子或者反复拧瓶盖的时候,这些微塑料颗粒很可能就掉到水里了。

  4. 用茶包泡茶喝会释放大量微塑料

  2019年,研究人员在《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研究指出,用尼龙66或者聚酯(PET)做成的茶叶袋,泡在95度的热水里5分钟,会释放出116亿的微米级塑料和31亿的纳米级塑料颗粒。

  也就是说,喝用茶包泡的茶时,大概会有140亿个塑料微颗粒跟着茶水进到身体里,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5. 每克清洁海绵释放650万微塑料

  2024年《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发现,“清洁海绵”每磨损1克,就能释放出650万个微塑料。

  研究团队从市场上购买了3个知名品牌的清洁海绵,然后反复用它们在有纹理的金属表面上摩擦。当其被粗糙的金属表面磨损后,结果直观显示,清洁海绵每磨损1克,就能产生240万~1010万的微塑料纤维。

  这些器官正在被微塑料入侵!

  1. 大脑

  2025年1月,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证实,微塑料颗粒会被免疫细胞吞噬,然后随着血液流动,最终停留在大脑的血管中,这可能会导致血管堵塞、脑血栓,并导致神经行为异常。

  2. 颈动脉

  2024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示,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已经侵入颈动脉组织中,这会增加心脏病、中风和死亡的风险。

  数据显示,与那些动脉中没有检测到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人相比,检测到这些塑料的人在未来34个月的随访中,发生心脏病、中风或全因死亡的风险高出4.53倍。

  3. 骨髓

  2024年发表在《有害材料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所有参与者的骨髓里都有微塑料,大多数的大小在20~100微米之间。

  该论文通讯作者张韶凯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研究发现微纳米塑料存在于人体的骨髓中,这可能是血液肿瘤发生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4. 肺脏

  2022年一项发表在《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的研究指出,从13名手术患者被切除的肺组织中,选择了与病灶相邻的健康肺部组织样本,其中11人的肺组织内出现了直径从4微米到2毫米不等的微塑料,大多呈纤维状或碎片状。

  5. 子宫

  2024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究人员在《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发表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在不孕女性中,子宫内膜遭受了多种微塑料的污染现象。

  该研究采用两种方法检测了不孕女性在诊治中剩余的子宫内膜组织,发现患者子宫内膜受到了多种微塑料的污染,微塑料的大小在2~200微米之间。研究还发现,微塑料颗粒越小,进入血液循环、侵入内脏器官的可能性越大,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减少微塑料摄入

  生活中做好这几点!

  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陈晨2025年3月在科室微信公号刊文分享了4个减少微塑料摄入的方法。

  1. 减少塑料包装

  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选择没有塑料包装的食品,或者选择用玻璃、纸和金属包装的产品。

  2. 改变饮食习惯

  避免外卖食品重复微波炉加热,避免使用塑料杯装热饮,避免使用塑料袋或保鲜膜包裹滚烫食物,减少塑料吸管的使用。

  3. 食物加热处理

  烹饪时,使用沸水焯烫蔬菜,可以去除表面约78%的附着颗粒。饮水时,选择烧开并过滤过的水,而非直接饮用瓶装水。研究发现通过简单烧开并过滤水,可以去除高达84%的纳米/微塑料。

  4. 多选天然产品

  尽量使用可降解材料或天然纤维产品替代塑料制品,选择天然纤维衣物而非合成纤维,定期清理家中的垃圾并减少塑料废物。

  转自健康时报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近日,全国多地大学校园内鲜花盛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近日,全国多地大学校园内鲜花盛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近日,全国多地大学校园内鲜花盛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02
这是4月1日在第62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中国展区拍摄的哪吒主题展板。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4月1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观众在第62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中国插画展区参观。
02
近日,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的兴凯湖进入候鸟迁徙高峰,数十种鸟类或盘旋于湿地上空,或在水面畅游,为大地增添勃勃生机。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平原较大的候鸟栖息和繁殖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驿站。
02
近期,随着气温回升,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的淡水湖泊兴凯湖即将迎来全面开湖,景象美丽壮观。
01
第十四届“海棠雅集”活动在北京恭王府举行。活动以“浩气长存诗祭史·丹心共咏海棠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为主题,通过诗词,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抗战精神,歌颂祖国的大好山河。
01
2025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主会场活动在海南五指山市举行。当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庆祝佳节,游客可以在五指山市观看“村秀”、竹竿舞等表演,还可以体验长桌宴特色美食。
01
当地时间3月31日零时40分,中国救援队经过5个多小时紧张救援,在缅甸曼德勒成功救出一名女性幸存者。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31
20世纪50年代,上海的“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理发名店和108名员工集体迁到北京。2014年传统理发技艺申报成为北京市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四联美发为传承保护单位。
31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部门大力扶持和发展蓝莓种植和加工,逐步形成了从组培育苗、规模化种植到精深加工、品牌化销售的全链条协同发展模式。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部门大力扶持和发展蓝莓种植和加工,逐步形成了从组培育苗、规模化种植到精深加工、品牌化销售的全链条协同发展模式。
31
3月30日0时05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六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3月30日0时05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六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3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