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近日,魏先生拨打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顺义区裕航路、双裕北街路侧违法停车严重,白天平峰时段都已将非机动车道完全占满,给交通参与者带来一系列交通安全隐患。
导致乱象的原因真的是停车资源太紧张了吗?
还是另有原因?
南北向的裕航路与东西向的双裕北街十字相交,路口以北是博裕雅苑社区,路口以南是祥云赋社区和十里湖光社区,整个居住区人口规模超过万人。工作日下午三点多,记者在现场看到,裕航路和双裕北街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已经被机动车占满,非机动车只得与机动车混行。
市民:他把自行车道占了,自行车只能上行车道了,那行车道肯定危险呀。自行车他无路可走,他不能不上路,不能人扛着自行车在行人道上走吧。
市民:对呗,那非机动车道没地儿,不上机动车道去骑咋整啊?就是车停的太多了。
裕航路、双裕北街违法停车严重/记者拍摄
公交车因路侧违停占道无法进站/记者拍摄
双裕北街上还设置有“十里湖光”双方向公交站,923路、顺72路等公交车途经此站。但是公交站点旁边不仅连串儿停着小型机动车,甚至还有一辆房车。公交车进不了站,乘客都在机动车道上上下车。
市民:是很影响,这一到晚上四条道就变成两条了,影响视线。
市民:早上上班很拥挤的,人可多了,车一时半会开不出去。
记者随机暗访了几位刚把车停在路侧准备离开的车主:
记者:会被罚吗?
车主1:现在好像没有被罚吧。
车主2:应该没人管吧?这两边,应该没事儿。
记者:您目前没挨过罚?
车主2:没有,有时候居民有举报的,他可能有短信提示你。要不然你停地下,地下好多停车位呢。
路口、斑马线等也有车辆占用停放/记者拍摄
市民表示,晚高峰过后,违停车辆还会占用部分机动车道,导致车道变窄,车辆进出不便,容易发生剐蹭。与之相伴的,还有路侧停车导致盲区增加,容易出现“鬼探头”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市民:行人要过马路,这突然停辆车可能往前走的车他就看不到这个行人,挡视野。车的话也是一样的,你看两辆车从两个路口过来,本来可以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旁边车道有一辆车,你现在一挡,他可能要更近的距离才能发现另一辆车。
市民:这个地方有时候甚至停两排,机动车道都停,一个方向就剩一个车道,到晚上你看可堵。斑马线上都停车,按道理来说,十字路口是不允许停车的,你看昨天我们过来的时候这一路都停满,三轮车上不去便道,马路牙子附近被塞得满满的,当然是应该管理了。
区域路侧不乏僵尸车/记者拍摄
难道真的是停车资源太紧张了,车位不够吗?记者通过走访居民和小区物业发现,博裕雅苑社区、十里湖光社区普遍仍有大量车位出租出售,市民占路停车多是图“免费”。
市民1:这个(十里湖光)小区有地下车库,没人买,基本上是空着,你看进去的车很少。
市民2:这就是有便宜不占就是吃亏嘛。
市民3:不往马路边停,车就没地儿停。
记者:咋的呢,地库不够了?
市民3:不是,地库特别贵,30多万吧,打完折以后可能是二十几万。
记者:租呢?
市民3:租也挺贵的,我们家是买了一个地下车位,但是孩子回来晚了就没地方停。
记者:买了一个车位,但是也不够?
市民3:啊,俩车嘛,我们有一个车就是在外头停。
市民4:有地库,可是得花钱,但是人家不想花,能省点省点。
道路周边小区地库大量闲置/记者拍摄
经道路产权单位顺义区后沙峪镇人民政府摸排核实,其中共有产权房社区博裕雅苑已入住2900余户,现居住人口6500余人。东区和西区含产权车位、人防车位共3704个,除已租售车位外,仍剩余3083个空车位;共有产权房社区十里湖光(蓝境佳园)共1400户,基本已入住完毕,现居住人口3800余人。地面车位、产权车位、人防车位共1556个,其中54个地面车位尚未启用,其他除已租售车位外,目前总共剩余1040个车位;祥云赋社区为商品住宅,由于目前小区地下车库暂未启动收费管理,居民车辆暂时都可以停入地库,因此尚未对周边道路交通造成影响。
经后沙峪镇人民政府调研了解,博裕雅苑和十里湖光(蓝境佳园)的地下停车位收费标准为每月650元(含管理费),绝大部分居民认为价格偏高无法接受,因此将车辆停放在小区外道路上。
针对现状,顺义区后沙峪镇人民政府表示,已经最大限度在周边双裕街、裕丰路等道路施划了400多个停车位;针对双层停车、挤占斑马线、人行步道、盲道、影响公交进站等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违停行为进行宣传引导和提示教育,并在交管部门协助下持续治理,同时加派交通劝导员对周边小区外道路停车秩序进行疏导,尽最大努力障居民出行和车辆通行;针对告知无效的违停问题,后沙峪镇将联合国展中队持续对违停车辆进行驱离和执法,同时积极争取引入非现场执法设备辅助,加强执法效能。
城市道路是公共资源,其首要功能是实现正常交通出行,保障各类交通参与者的路权,使其能各行其道。为了节约成本而违法占用道路资源停放个人车辆,这对遵守停车规则的人并不公平。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管理的同时,车主也要逐渐地养成付费使用停车资源的意识,才能充分利用停车资源,改善区域交通环境。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内容转自:记者 李天一
编辑:刘慧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