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北京。第六届全国警犬技术比赛激战正酣。
这一天,扬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警犬技术大队民警俞士勇所训的“太仓犬”“舒克”,将代表江苏参加血迹搜索科目奖项的角逐。
这是本土犬种“太仓犬”首次在全国警犬技术比赛的赛场上亮相。
在我国的警犬技术界,历来是外国犬种占统治地位,在7个主要警用工作犬品种中,除昆明犬外,都是国外品种。
为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2023年5月,公安部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警犬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深度挖掘本土警用犬种,逐步改善警犬种质资源过度依赖国外的现状”的工作思路,根据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复杂、环境多样的特点,重点训练研究“适应高热高湿环境的‘太仓犬’、适应山地丛林地貌的‘广西山地犬’、适应高原缺氧环境的‘西藏林芝猎犬’”等警用本土犬种。
一年半过去,“太仓犬”的警用性能研发成果如何?这场每四年举行一次的警犬技术大赛,将是最好的检验和展示平台。
下午2时45分,俞士勇牵引着“舒克”,昂首走向赛场……
俞士勇与警犬舒克分享获奖的喜悦。
选犬一选一个准
俞士勇第一次见到“舒克”,是在2023年的仲春时节。
“这一年,江苏省公安厅采购一批‘太仓犬’为警用犬配发至各地,用于开展搜爆、搜血、搜尸、搜救等专业训练研究,其中分配给扬州一头。”俞士勇说。
“太仓犬”是我国本土犬的一种,又叫“太仓小猎犬”,是一种非常聪明机敏的狗类品种,民间常用于狩猎、警示和陪伴。“太仓犬”主要有三种毛色,黑色、白色和黄褐色,具有身手敏捷、警惕性高、搜索快、嗅觉灵敏等优点,适合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温高湿环境使用。
2023年5月20日,江苏省公安厅组织多家单位,集中前去挑选可供训练研究的幼犬。当天天刚亮,俞士勇与大队同事就驾车赶往无锡市挑选警犬,那劲头好似去接新娘一样。
“‘好种出好苗,好苗结好桃。’幼犬的优劣与否,决定训练的好坏。早去,可以先下手为强,挑选到中意的幼犬。”俞士勇笑着解释。
“我们是最先赶到的,便第一个进圈挑选。有一头幼犬十分活泼,见到我就汪汪直叫。”俞士勇比划着当时的情况,“我拿出一条粉色的小毛巾扎成卷逗它,它一点不胆怯,跳起来咬住毛巾卷不放,占有欲和衔取能力十分强。”
从外貌上看,这头幼犬完全符合民间对“太仓犬”的定义:“三角耳朵铜铃眼,老鼠尾巴兔子腿。”俞士勇又抓住犬的后脑勺将它提起来,对着鼻子吹了几口气,幼犬叫得更欢了。
为什么对狗鼻子吹气?俞士勇解释道,“精品狗的特征是‘对鼻吹气汪汪叫,提耳揪尾不会尿。’对鼻子吹气,主要是看它的嗅觉反应灵敏不灵敏,抓起来尿不尿是看狗的胆量大小。”
短短十几分钟的观察,俞士勇发现这头幼犬机灵、敏捷、胆子大,心中有了基本判断:如果经过专业化的训练,搜寻能力肯定会很突出。他笃定地对大队领导说:“就它了!”
警犬舒克衔取目标物。
俞士勇对自己的眼光十分自信,这份自信源于他多年来在警犬技术领域的深耕细作,一枚枚奖章见证着他在警犬技术领域的执着追求——
他先后获得8次嘉奖、4次个人三等功,被评为“公安部南京片区警犬技术先进工作者”,入选全国公安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所训的警犬曾经被公安部评为“功勋犬”。2024年因本土犬警用研发成绩突出,还受到公安部通报表扬。
挑选到满意的幼犬,大家都十分开心。事后,同事夸俞士勇的眼光“毒”,选犬一选一个准。对此,俞士勇有自己的心得:“选犬的关键在于将犬的‘警用性状’放在首位,如犬的体质、神经类型、嗅觉能力等,而不是去‘选美’,过于注重犬的体形、毛色、步态等指标。”
从警以来,俞士勇共带过8头警犬,因为之前带过的一头警犬名叫“贝塔”。这次,他给新伙伴起名为“舒克”。
实战检验见真章
“坐!”“立!”……训练场上,俞士勇一边发出口令,一边做出手势。这是“舒克”在接受幼犬期基础科目的训练。
“舒克”兴奋好动,经常是一撒手就跑出去了,喊也喊不回来。加上“太仓犬”警用训练研究无经验可循,这让俞士勇一时间颇感棘手。
俞士勇想到了偶像袁隆平。训练研究“太仓犬”不正是与研究杂交水稻一样吗?同样需要辛勤耕耘,不懈探索。想到这里,他充满了信心。
为了让“舒克”尽快成才,俞士勇在训练的头2个月,吃住在单位,好有更多的时间与“舒克”相处,通过喂养、游戏、散放运动等形式,与犬建立亲和关系。
俞士勇根据“舒克”生长发育特点和生活习性,因势利导,耐心教育,进一步激发和培养“舒克”潜在的优良素质,使它在胆量、兴奋性、衔取欲和环境适应性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
随着“舒克”渐渐长大,俞士勇又制订了科学的训练方案,循序渐进地对“舒克”进行血迹气味搜索的专业科目训练。
很快,他们在训练中遇到了一只“拦路虎”:“舒克”会在模拟现场搜寻过程中舔血。为攻克这一难关,俞士勇在向专家请教的同时,自己也开动脑筋,尝试着各种方法。
经过不断的重复练习,10多天后,当“舒克”不再舔血时,俞士勇瞬间瘫坐在地,眼角不觉已经湿润。
日复一日的训练、玩耍,“舒克”与俞士勇建立了亲密关系。俞士勇的一句口令、一个手势、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眼神,“舒克”都能准确领会。俞士勇和“舒克”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023年11月23日,是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舒克”通过了现场搜索血迹考核,升格为四级工作犬,正式入列警犬队伍。
等待“舒克”的,将是一个又一个实战的检验和磨炼。
2024年1月11日,俞士勇带着“舒克”赶到了苏南某市。当天上午,这里发生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凶手作案后逃进了城外的山林,他们的任务是参与搜寻逃跑藏匿的凶手。
搜索分区域向前推进,“舒克”发挥“太仓犬”小巧灵活、兴奋性持久、搜索能力强等优势,表现突出。然而在结束搜索一片区域,众人集结准备转场时,令俞士勇尴尬的一幕发生了,他对“舒克”连唤了几声,兴奋中的“舒克”才磨磨蹭蹭来到身边,俞士勇知道今天是“狗头上长角——出洋(羊)相”了。
“舒克”的服从性出现了问题!必须及时纠正。俞士勇果断将“舒克”带到一旁,蹲下身来,开始了一场人与犬之间的对话。一个推心置腹,一个“洗耳恭听”,这场对话关乎忠诚和荣誉。
及时的“促膝谈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接下来的作业中,“舒克”的状态稳定了许多,做到了一令一动,收放自如。
“‘舒克’是第一代‘太仓犬’警犬,跟已经驯化了的德国牧羊犬不同,它的细胞中没有‘警用性状’遗传基因,服从性、依恋性不佳,兴奋转抑制缓慢,外抑制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平时应及时予以纠正。”俞士勇发表在《中国工作犬》杂志的论文中写道。
经过大半天的作战,“舒克”与其他警犬一道,克服现场环境复杂等困难,终于在太阳落山之前,发现了畏罪自杀的犯罪嫌疑人尸体,圆满完成了搜索任务。
凭着良好的表现,“舒克”受到了作战指挥部领导的肯定,江苏省公安厅专门发文予以表扬。回到基地,俞士勇特意关照厨房烧了一碗红烧肉,好好地犒赏了“舒克”一番。
俞士勇照顾警犬舒克的一日三餐。
2024年3月22日夜,扬州市区某大酒店门口发生一起驾车撞人致1死1伤案件,行为人肇事后逃逸,影响十分恶劣。
第二天清晨5时许,俞士勇带着“舒克”出现在了事发现场。由于事发当夜大雾,监控设备无法追踪到肇事车辆,警犬派上了用场。
俞士勇指挥“舒克”进行搜索。不一会儿,“舒克”在现场北面10多米处发现了一个轮胎血印。由此可以判断,肇事车辆是向北逃逸的,俞士勇牵着“舒克”向北搜寻。
“舒克”低着头,嗅着地面气味,向前又行进了30多米后,坐下来示警。
此时,天刚蒙蒙亮,加之雾重,能见度很低,俞士勇弯下腰,脸几乎贴在路面上进行查看。
果然有发现!一颗白色石子状的东西映入眼帘,再细瞧,是一颗带血的牙齿。后经鉴定,这是受害人脱落的牙齿。
“舒克”继续向前追去,向东拐了一个弯,又追了400多米,在路边的临时停车位上转了一圈后,在一辆白色轿车的左后轮旁坐了下来。俞士勇趋前一瞧,轮胎上有血……
很快,事故调查民警根据车牌号,找到了肇事者。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成功侦破。“舒克”又立了一功!
随着“舒克”一次次出色完成任务,媒体争相报道。“舒克”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俞士勇与警犬舒克 载誉归来。
成为种子选手
2024年6月下旬,俞士勇带着“舒克”参加了江苏省公安厅举行的全省警犬技术大赛,此次大赛也是一场选拔赛,优胜者将代表江苏参加全国警犬技术比赛。
“舒克”在血迹搜索科目比赛中,位列第三。作为14头参赛犬中,年龄最小、训练时间最短的一头,这一成绩已经很好,但俞士勇笑不起来,他的目标是代表江苏参加全国比赛。
三天后,情况有了转机。
省公安厅来电话,通知俞士勇、“舒克”组合到南京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集训。“既然给了这个机会,一定要紧紧抓住。”俞士勇给自己和“舒克”打气。
警犬训练方法无他,唯有按照比赛规则反复训练。集训地点在南京市公安局警犬基地,这座城市有着“火炉”之称。特别是进入伏天之后,温度多日居高不下。警犬蹲在阴凉处,拉着长长的舌头,喘着粗气,一声接着一声,好像在不停地说“吃不消、吃不消”。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单位为保证警犬的健康安全,暂停了训练。
天气热,俞士勇心里更热。他知道时间紧迫,要想在短时间内后来居上,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别人停,自己不能停。他利用清晨和傍晚时间坚持训练。而作为太仓犬的“舒克”,适应高热高湿环境的优势也在训练中得到了检验。
经过集训,“舒克”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成绩越来越好,在参加集训的3头犬中稳居第一,成为种子选手,获得代表江苏参加全国比赛的资格。
9月23日,俞士勇带着“舒克”驾车一路北上,抵达北京,开始赛前适应性训练。
北京的秋天比南方来得早,较大的温差变化让“舒克”一时难以适应,对血的气味反应灵敏度下降。俞士勇及时调整,一周下来,“舒克”基本适应了北方的天气,嗅觉灵敏度渐渐回升。
根据比赛规则,比赛时必须使用新鲜血液。俞士勇在平时训练时,担心鲜血凝固,会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这对嗅觉高度灵敏的犬来说,两者的气味肯定存在差异。可人在北京,又怎么可能每天获得鲜血供应呢?
想办法弄到鲜血吧,没有保存条件。不用鲜血,比赛条件不同,会影响“舒克”在比赛时的发挥。左思右想,俞士勇决定每天用自己的血训练。“扎一次,血量不够,就扎三四次,挤够3毫升为止。”俞士勇指着手指上的一个个红点说。
江苏代表队领队得知这一情况后,不忍俞士勇天天这样训练,就号召大家轮流抽血训练。于是,从到北京的第五天开始,俞士勇每天早上开着车,将江苏代表队的1名队员带到附近的医院抽血。到比赛前,每名队员已分别献了两次血,俞士勇献了4次血。“这次比赛,江苏代表队的每一名队员都付出了鲜血。”比赛结束后,俞士勇感激地说。
10月15日,第六届全国警犬技术比赛拉开帷幕。“舒克”的大幅海报被张贴在赛场外显著位置。
俞士勇和“舒克”蓄势待发,期待着上场那一刻的到来。
训练结束,警犬舒克得到了俞士勇的赞许。
书写崭新一页
10月18日,第六届全国警犬技术比赛现场。
下午3时整,比赛正式开始。
“江苏参赛团队俞士勇参加血迹搜索比赛,警犬示警方式为坐,请指示。”俞士勇大声报告。
“请准备。”裁判长下达指令。
俞士勇抚拍了一下“舒克”,心里默默说了句“加油”,随后,俞士勇举手示意可以比赛。裁判长指令“开始”,比赛计时开始。
比赛是模拟实战进行的。在此之前,助训员已将两处血迹放进比赛用的两个房间内,并将方位图标注在纸上封存起来。
两处血迹的设置极具挑战性:一处是用水稀释后的微量血迹。这个“微量”不是一般的微量,是0.035毫升的原血放入500毫升的纯净水中稀释后,又从中抽取出来的5毫升稀释液,再在北京干燥的天气下晾晒两小时后形成的血迹。另一处是将0.035毫升的原血注射到房间内2个小时后留下的血迹。
参赛犬要在规定的15分钟时间内搜索出这些隐藏着的一丁点大的血迹。
俞士勇牵着“舒克”进入第一个房间。这是一间宾馆客房的标准间,“舒克”按照训练时形成的“先四周再中间”的工作规范,依顺时针方向依次对门、地面和柜子及床铺等物品进行搜索。在对北侧一张床搜索时,对床底反复细闻后,“舒克”坐下示警。俞士勇举手示意并放置标识牌,说明在此处发现血迹。整个搜索过程用时约4分钟。
俞士勇与“舒克”迅速转入到2号房间。这也是一个标准间,“舒克”有条不紊地对物品依次进行搜索。5分钟后,在写字台抽屉内侧木板上发现了情况,在反复嗅闻确认后,“舒克”坐下示警。俞士勇第二次举手示意,并放置标识牌。
“报告,搜索完毕!”俞士勇大声向裁判报告。
比赛结束后,裁判对照示意图,逐一核对,结果是:比赛犬搜索发现的两处血迹标识牌与示意图一致。
“我宣布,江苏代表队俞士勇组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两处血迹搜索,目标正确,比赛中无扣分项,成绩为满分(100分)。”主裁宣布了结果。
俞士勇获得的荣誉。
“成功啦!”俞士勇长舒了一口气。他俯身拍了拍“舒克”的脊背,“舒克”歪过头,亲昵地朝俞士勇身上蹭了蹭,十分兴奋。
“这次比赛更贴近实战,模拟的两处目标,一处是干燥的微量血迹,另一处血迹在抽屉里边,搜索难度很大,对犬的训练要求高。”俞士勇对此次参赛感受颇深。
两天后,赛会组织了汇报演练和颁奖。俞士勇以110分超满分的成绩(组委会根据比赛规则,给参赛犬的本土警用犬种,加分10分),获得血迹搜索科目的第一名(一等奖)。
颁奖结束后,俞士勇又特意站到主席台上拍照留念。秋阳下,他手持获奖证书,胸前挂着玉质奖牌,黝黑的脸笑成了一朵墨菊,两侧眼角的鱼尾纹呈扇形状,像花瓣一般伸展开来。
首次参加全国性大赛,就斩获第一名,俞士勇和“舒克”为江苏赢得了荣誉,为“太仓犬”赢得了荣誉,意义重大,鼓舞人心。“反映了公安机关大力开展本土犬种警用性能研发工作取得的实战应用成果。”承担“太仓犬”训练研究项目的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官微,第一时间发布了这一消息。“本土犬也能拿全国第一”相关报道登上微博热搜榜。
一个人,一只犬,一根牵引绳,书写出我国警犬技术历史崭新的一页,让人们看到了未来本土警用犬种研发的希望。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