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目眩?走路不稳?
感觉像是晕车了,是高血压了吗?
天旋地转!恶心想吐!
为什么一到春天就发病?
据媒体近日报道,门诊中很多就诊患者反映出现头晕问题。
由于患者中很多是中老年人,他们以为是高血压,一直吃药都不见效,原来是耳朵里的这块“石头”脱落了!
动一动就头晕?
这种病盯上年轻人!
“耳石症”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
实际上,耳石是人体耳内椭圆囊斑上黏附的碳酸钙结晶颗粒。当耳石脱落到了异常的位置,在耳朵里流动的时候,就会出现眩晕的感觉。
其实,耳石症不仅是中老年人患病,这种眩晕也找上了年轻人!40岁以上的人群高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据媒体近日报道,广东00后的李女士,经常通宵熬夜打麻将,而一次打麻将后她出现了天旋地转、头晕目眩、胸闷恶心的症状,最终确诊为耳石症。
数据显示,耳石症导致的眩晕在人群中发病率为5%,我国每年约有6000万人发病,且50%的患者会复发。
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耳石症的致病原因尚未明确,但研究表明,内耳器官老化、钙代谢异常、维生素D缺乏、骨质疏松、雌激素缺乏、高尿酸等均可能导致患病。
你知道吗?
1
维生素D可以起到“固定”耳石的作用,当缺乏维生素D的时候,耳石就容易脱落。
2
正常的耳石在两个耳石囊中。当头部移动时,耳石在球囊椭圆囊中刺激半规管,使大脑感到了平衡,大脑就可以控制身体平衡。
3
春季是耳石症的高发期,人们在冬季里接受日晒时间较短,体内维生素D含量较低,因此更容易引发耳石症。
都是头晕目眩
这些病容易和耳石症混淆!
由于耳石症发作时也会引起血压升高,因此临床上很多患者会把耳石症错当成是高血压。
耳石症 VS 高血压,怎么区分?
耳石症
眩晕一般是由头部运动或者身体姿势出现变化的时候,是短暂且剧烈的。
高血压
持续性强,头昏昏沉沉且有漂浮感。
最谨慎、高效的方法还是前往医院就诊,切勿自行服药。
特别注意!
还有这样一种眩晕,不是耳石症,而是非常凶险的脑中风!
一旦出现眩晕、头痛,并且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口眼歪斜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发生中风,及时拨打120。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病情混淆之外,治疗耳石症还有很多误区,快看看有没有踩雷?
误区1
治疗耳石症,光补钙就行?
缺钙确实会对耳石症有一定影响,但是维生素D的影响更大。而且目前临床上耳石症并没有特效药,采用物理疗法更有效。
误区2
耳石会进入大脑造成脑损伤?
耳朵和大脑是两个不同的器官,耳石并不会掉进脑袋里,但是却会因为眩晕而摔倒。
误区3
耳石病是老年人专属?
正如上文所说,耳石症并非中老年人专属,如果年轻人生活习惯不健康,劳累过度、经常熬夜、缺乏锻炼也会患上耳石症。
怎么治?
疗法很神奇!
耳石症名字奇怪,治疗方式更神奇!
治疗“耳石症”一般采用耳石复位法,其原理是将脱落的耳石重新导回原来位置。据专家介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法复位,有的医院是通过人工的手法复位,有的是使用借助仪器的手法复位,一次治疗的有效率在80%左右,治疗完以后可能眩晕的症状很快就会缓解。
治疗仪器长这样!
(图片来源:网络)
转椅是集诊疗一体的最新治疗仪器,可以利用三维空间运动优势,实现任一半规管的360度翻滚复位,从而精确地使耳石从半规管重新进入椭圆囊,达到精确治疗的效果。
随着技术的进步,VR眼动追踪技术、耳石颗粒可视化定位和复原、AI辅助复位系统齐上阵。
适用范围:这种疗法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法复位的老年人、肥胖者、颈腰椎病患者和肌肉疾病患者,定位精准、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故对处于耳石症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推荐转椅复位治疗,复位成功率高且残余症状少。
划重点!
耳石症的治疗,切记要前往正规医院,遵循医嘱!
所谓治不如防,在生活中,如何避免耳石症呢?
01
避免过度劳累,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02
怎么晒太阳也有讲究。正常人每天在阳光下晒20分钟即足够,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则需要30分钟以上才可满足需求。
03
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
04
耳石症通过复位后虽然症状消失,但是并不是痊愈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让耳石更“稳固”!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