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一名3岁左右的男孩,在家中吃一款需要吸食的凝胶糖果时,口腔内壁不慎被糖果塑料壳上的小孔吸住,无法取出。来到医院后,医生没有专业工具,一时也无从下手,于是孩子家长向消防员求助。
小男孩的妈妈:他就是吃糖,然后往上面一吸,正好那个小孔就吸到他嘴上面了。
消防员发现,吸住小男孩嘴巴的糖果壳分为内外两层,都是塑料材质。此时,小男孩嘴唇已经出现肿胀。经商讨,消防员决定利用小刀等工具,切开塑料壳释放压力,再轻轻捏开缺口。但塑料外壳口径较小,吸附力很强,处置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给小男孩增加疼痛感。消防员一面小心翼翼地处置,一面安抚孩子紧张的情绪。
经过约15分钟的处置,小男孩终于“脱困”,医生检查,孩子的口腔并无大碍。
吃糖为何反被“咬”
消防部门亲测做提示
吸住孩子嘴巴的是一款凝胶糖果的外塑料壳,类似的糖果在当地学校周边的超市、商店内均有售卖。这种糖果在食用的时候,为何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呢?当地消防部门做了一个试验。
糖果是装在这样一个塑料装置中的,在食用时需要把这个塑料装置放入嘴中,边推送,边吸食。
东海县消防救援大队富华路消防救援站副班长 薛子阳:这种糖果采用的是推拉式的设计,类似于针管的原理。我们在食用过程中需要推动这个推杆,将里面的糖果挤出来。由于摩擦力比较大,我刚才在体验的过程中也感到非常费力。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都需要很大的力气,更何况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小朋友来说。他在推不动、吸不出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咬食塑料外壳的情况,从而导致塑料外壳的破裂,出现夹舌头以及夹两侧腮部的安全风险。
针对这一情况,连云港市东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对部分超市进行了专项检查,并要求商家对类似产品在醒目位置予以风险提示。提示家长,如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应保持冷静,切勿强行拉扯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建议联系医疗部门或向消防人员求助。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