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广东汕头,一对年轻父母面对3岁孩子出现反复咳嗽、发热等症状时,起初并未足够重视,仅用手机通过AI工具自行判断孩子病情为“普通呼吸道感染”,并参考网络建议居家用药。然而,孩子的病情反反复复近一月,体温一度飙升40.9℃,咳嗽加剧、精神萎靡,父母这才送医。经检查,孩子病情已发展为肺炎,且病原学检测提示病因不简单,显示为细菌合并腺病毒感染。由于病情延误,孩子肺部炎症范围较大,炎症指标显著升高,需住院治疗。
医生指出,腺病毒可长期潜伏于淋巴组织,导致症状“波浪式”反复。部分免疫功能尚未成熟的患儿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或免疫反应过激,若未及时干预,或可进展为重症肺炎甚至呼吸衰竭。结合此案例,医生对AI问诊热潮提出理性建议:“AI工具的便捷性值得肯定,但其本质是‘信息筛选器’,而非‘医疗决策者’。” 建议家长:可将AI作为健康知识补充工具,但涉及用药、诊断等关键决策时,务必秉持“双核验证”,且应以“人脑”的专业医疗意见为准。 文/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林慧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