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剧中,我们偶尔会看到这样的情节:一名角色左胸中弹却奇迹生还,原因竟是他的心脏长在右侧——这种被称为“镜面人”的特殊生理结构,在现实中极为罕见。近日,温医大附二院骨科日间手术中心收治了一位63岁的“镜面人”患者王阿姨,并成功为其完成肩袖损伤修复手术。
2个多月前,王阿姨因为在阳台晒衣服时不小心滑倒,手掌着地后导致手腕骨折,最后到当地医院就诊,当时只是处理了骨折。本月初,她发现手有点抬不起来,随后到温医大附二院瓯江口院区就诊,医生发现是肩袖损伤,有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建议她手术。然而,术前影像结果让医生们大吃一惊:王阿姨竟是一名“镜面人”。她的心脏位于右侧,肝脏、胃、脾脏等内脏器官也呈镜像排列。
据了解,“镜面人”在医学上称为“全内脏反位”,是一种先天性解剖变异,表现为心脏、肝脏、脾脏、胃等所有胸腹腔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呈镜像对称。据统计,其发生率仅为百万分之一。这类患者通常能正常生活,但一旦需要手术,便会面临巨大风险——医生必须完全颠覆常规操作习惯,稍有不慎就可能误伤重要器官。
“就像看到一张被PS翻转的人体解剖图。”该院关节外科主任医师樊沛说,常规肩袖手术对普通患者来说技术已很成熟,但“镜面人”的解剖结构反转,要求整个团队重新规划流程。樊沛表示,手术中,更大的挑战来自医生的操作习惯。就像习惯右手写字的人突然改用左手,每一步都要逆向思考,操作必须更加精准、谨慎。
此外,麻醉管理、影像引导、术中操作都需要重新适应。特别是在实施神经阻滞麻醉时,麻醉医生必须充分考虑解剖结构的对称性变化,确保麻醉药物准确分布。
经过精心准备,手术团队成功完成了肩袖修复手术。术后,护理团队也对王阿姨进行了特殊照顾,如心电监护电极片的贴片位置需要反位,密切关注术后伤口疼痛情况,并指导患者使用静脉镇痛泵。考虑到“镜面人”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医护人员还特别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最终,王阿姨在术后24小时内顺利出院。
记者 吴健 通讯员 潘银叶 滕泼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