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日前,京港地铁创新试点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实现了轨道巡检与钢轨探伤两大功能的集成应用,这一举措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内尚属首次。相较于人工检测,轨道巡检效率提升33%,钢轨探伤效率提升150%。
京港地铁检修人员正在开下轨前的安全交底会/记者拍摄
凌晨0:30,地铁14号线丽泽商务区站台上,京港地铁检修人员正在开下轨前的安全交底会。和他们一起下轨道的还有一位特殊的“轨道医生”——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
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采用模块化设计,车架、座椅、显示屏等部件均可拆卸,短短10分钟,工作人员就完成了组装,4位工作人员坐上车,开始在轨道上作业。
工作人员正在组装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记者拍摄
京港地铁高级轨道维修工程师张冉介绍,传统人工巡检2个人一晚上可巡检7公里,4个人一晚上巡检14公里,运用巡检车之后,4个人一晚上可实现20公里巡检;传统探伤作业,2个人单股一晚上4公里,4个人探伤作业可实现单股8公里,但运用综合巡检车后可实现双股20公里巡检。
工作人员正在组装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记者拍摄
轨道作为列车行驶的“跑道”,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营与乘客的安全。轨道巡检属于日常巡检,需要全面检查轨道设备及其附属设施的外观状况及周边环境,及时发现并处理轨道损伤以及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而钢轨探伤则是对钢轨进行定期“体检”,运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轨道内部的缺陷和损伤。
京港地铁负责轨道专业的工程经理焦坤表示,每日地铁列车停运后,京港地铁会按照计划开展轨道设备巡检、钢轨探伤,为地铁安全运营建立双重保障。通过研发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京港地铁实现了轨道巡检与钢轨探伤两大功能的集成应用,通过应用机器视觉识别、智能检测、轮式多通道探头等前沿技术,搭载不同的检测模块,检测速度达到每小时15~20千米,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检测,轨道巡检效率提升33%,钢轨探伤效率提升150%,为乘客的出行安全提提供有力保障。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记者拍摄
这一创新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内尚属首次,不仅提高了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巡检准确性,还实现了多专业综合作业,在有限的夜间作业时间内,提升检修效率,进一步确保了行车安全性,助力推动地铁行业检修模式变革。
张冉说,亮点一,主要实现了轨道巡检和钢轨探伤双系统高效协同工作,在一次检测作业过程中能同时完成道床扣件系统检测、轨面伤损和钢轨超声探伤等多项任务。亮点二,采用模块化设计,车架和检测系统、显示屏等部件均可拆卸,工作人员可在10分钟内完成组装调试,能满足不同设备周期单独和组合检测应用的需求,能实现综合巡检的需求。亮点三,智能化操作。配备探头、自动对中、避障雷达预警以及检测实时报警等功能。检测过程中,支持数据实时上传,以同屏回放自动生成检测分析报告。
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正在作业/记者拍摄
焦坤说,京港地铁还在持续开展车辆、信号、轨道等多个专业智能运维系统的课题及项目研发。目前正在研究伤损声纹监测、光纤在线监测技术在轨道检修工作中的应用,以丰富轨道设备的检测手段,筑牢地铁运维安全防线。未来,京港地铁将积极发挥运营方面的优势,持续开展轨道智能运维的课题研究及项目研发,为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智能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轨道智能综合巡检车正在作业/记者拍摄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北京交通广播记者朱艳婷,主编程艳
编辑:北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