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吃!已致多人死亡!广东一地发布紧急提醒

2025-03-21 15:37来源: 第一现场&壹深圳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日前

  珠海一男子因在家中

  食用蟾蜍中毒经医院全力抢救仍未能挽回生命

  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近日发布预警

  目前已进入

  野生毒蘑菇、野生河豚鱼等

  有毒有害动植物中毒的高峰期

  提醒广大市民

  不捕捞、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

  野生毒蘑菇、野生河豚鱼等

  以及难以识别

  或来源不明的野生动植物

  医生提醒:

  蟾蜍体内含剧毒物质

  中毒严重者有死亡风险

  日前,珠海一男子在家中食用蟾蜍中毒,经医院全力抢救后,仍不幸离世。

  据了解,蟾蜍俗称癞蛤蟆,虽属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且具药用价值,但其皮身体表面的疙瘩内有毒腺,直接食用易引发悲剧。毒腺分泌出来的黏液有剧毒,可直接作用于人体心脏传导系统,对人体心脏、消化道及中枢神经会造成严重损害。中毒多在0.5-1小时后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会出现昏迷,甚至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蟾蜍毒素性质稳定,普通厨房加工手段无法破坏其毒性,需要专业加工。”医生强调,民间流传的“蟾蜍去毒偏方”均缺乏科学依据,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未获任何专业认证。

  “泡酒去毒”实为谬误,酒精反而会加速毒素溶解,近年已有多起饮用蟾蜍酒致死案例。而高温烹煮同样无法分解毒素,实验显示,用120℃的水将蟾蜍煮沸加热,4小时后仍能检出毒性成分。此外,“仅食用腿部肌肉”的做法更暗藏危机,毒素可通过淋巴循环渗透至全身组织,曾有患者因接触未彻底清理的蟾蜍体液导致截肢。

  市民若有误食情况,应立即用筷子压迫舌根催吐,减少胃肠道的吸收。若皮肤或眼睛染毒,则需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尽快就医。

  据先前报道

  去年10月

  海南也曾有3人在一饭店食用蟾蜍后

  出现中毒症状

  造成1人死亡,其余2人送医抢救

  珠海发布预警:

  市民不要捕捞、采摘、

  买卖、食用

不要吃!已致多人死亡!广东一地发布紧急提醒

  近日,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预警,提醒广大市民预防有毒有害动植物中毒。详情如下:

  近期,我市气温、湿度普遍回升,野生动植物发育、生长旺盛,每年3-5月是野生毒蘑菇、野生河豚鱼等有毒有害动植物中毒的高峰期,中毒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为预防有毒有害动植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请广大市民不捕捞、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毒蘑菇、野生河豚鱼等,以及难以识别或来源不明的野生动植物。

  一、常见有毒有害动植物

  (一)野生河豚鱼

  3~5月,河豚鱼皮下脂肪含量最高,肉质鲜美,但也是河豚鱼毒性最强时节。河豚鱼的毒性是由其体内的河鲀毒素引起的,0.5毫克就能致死,中毒过程急速而剧烈,尚无特效解毒药。

  河鲀毒素耐酸、耐高温,需220℃以上方可分解,一般烹调手段包括盐腌、日晒等都难以破坏;经过专业处理的河豚也并非没有毒性,过量食用依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唯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不捕捞、不销售、不购买、不加工、不食用野生河豚鱼,未经审批的企业不得加工河豚整鱼,餐饮单位不得为消费者提供野生河豚鱼加工制作服务。

  (二)蟾蜍

  蟾蜍是两栖动物,俗称癞蛤蟆。蟾蜍的毒性物质,不单存在于耳下腺和皮肤腺,还存在于肌肉、肝脏和卵巢。

  为防止中毒,市民切勿随意食用蟾蜍,购买食用蛙类时要辨清蟾蜍,慎防中毒。餐饮单位禁止加工制作蟾蜍。

  目前对蟾蜍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发生误食蟾蜍中毒,应立即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皮肤染毒也要迅速用温开水冲洗,并尽快送医院处理。

  (三)织纹螺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其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1厘米、宽度约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

  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河豚毒素和麻痹性贝类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四)野生毒蘑菇

  毒蘑菇种类繁多,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由家庭误采、误食导致。关于毒蘑菇:

  一是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可靠的鉴别方法。民间、网络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不要轻易相信网络和一些非专业机构宣传资料上鉴别有毒野生蘑菇的方法。

  二是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勿采、勿食、不买、不卖不明品种野生蘑菇。

  三是一旦出现食用野生蘑菇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进行催吐,并尽快就医。

  (五)其他有毒植物

  有毒植物中毒常见原因是误将曼陀罗、桐油果、蓖麻子、马桑果、野人参、苦瓠瓜、商陆作为食用野菜野果,以及用草乌、川乌、附子、断肠草炮制药酒或煲汤。

  其中,家庭用乌头(附子或附片)、断肠草制备药酒或肉制品引发的死亡是有毒植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

  市民朋友要高度警惕有毒植物中毒,不随意采摘、出售、购买或加工制作不熟悉、难以识别或来源不明的野菜、野花、野果,制备药膳、药酒时要注意甄别。

  二、食物中毒后应急处置

  如果误食有毒有害动植物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要立即到附近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如在外就餐发生食物中毒,或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上述有毒有害动植物的,可拨打12345市民热线投诉举报,并保存好线索照片、消费票据、就诊记录、体检报告等相关证据,以便执法部门调查取证。

  转发提醒身边人!

  千万要注意

  警惕有毒动植物中毒!

  综合珠海传媒集团报道、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目前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正逐渐逼近广东,广东省防总决定于当日10时将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风Ⅰ级应急响应。目前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正逐渐逼近广东,广东省防总决定于当日10时将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风Ⅰ级应急响应。
24
今年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通过农民丰收巡游、农耕技艺体验、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同享秋收喜悦,感受中国乡土的蓬勃生机。今年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通过农民丰收巡游、农耕技艺体验、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同享秋收喜悦,感受中国乡土的蓬勃生机。
24
9月22日,青银高速公路增设唐山路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唐山路隧道主体正式完工,全面进入隧道路面与装饰施工阶段。9月22日,青银高速公路增设唐山路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唐山路隧道主体正式完工,全面进入隧道路面与装饰施工阶段。
23
金秋时节,各地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金秋时节,各地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金秋时节,各地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3
为全力应对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可能带来的严重的风雨浪潮影响,福建渔场渔船回港,船上人员上岸,切实落实防范措施。为全力应对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可能带来的严重的风雨浪潮影响,福建渔场渔船回港,船上人员上岸,切实落实防范措施。
23
9月20日至23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9月21日,观众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智能机器人展区参观一款人形机器人。
22
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塔里木河南岸防沙治沙区的罗布麻种植区(左)和固沙草方格(右)(无人机照片,9月20日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当地通过发展罗布麻产业,“管寸草不生的沙漠要土地”,实现人进沙退、增收致富,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的新路。
22
近日,江苏农垦江心沙农场位于常州金坛长荡湖和钱资湖畔外拓基地的8000余亩高粱陆续成熟,迎来采收季。近日,江苏农垦江心沙农场位于常州金坛长荡湖和钱资湖畔外拓基地的8000余亩高粱陆续成熟,迎来采收季。
22
9月19日至23日,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在吉林长春举行。9月19日至23日,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在吉林长春举行。9月19日至23日,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在吉林长春举行。
21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