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不仅仅是熬夜的“标配”,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示信号。
黑眼圈的中医解读:不只是“睡眠不足”
中医学认为,黑眼圈的形成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更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黑眼圈的出现,往往与以下几个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肾虚:中医认为,肾主水,肾虚会导致水液代谢失调,进而引起眼部周围血液循环不畅,形成黑眼圈。尤其是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容易耗伤肾精,导致肾虚型黑眼圈。
肝郁气滞:肝主疏泄,情绪波动大、压力过大会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眼周微循环受阻,从而形成青黑色的眼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情绪低落或焦虑的人容易出现黑眼圈。
脾虚湿盛:脾主运化,脾虚会导致体内湿气积聚,水湿上泛于眼周,形成浮肿型黑眼圈。这类黑眼圈常伴有眼袋,且肤色偏黄。
气血不足: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不足会导致眼周皮肤失去滋养,出现暗淡无光的黑眼圈。多见于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的人群。
黑眼圈的类型:您是哪一种?
根据中医理论,黑眼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肾虚型:眼圈发黑,伴有腰膝酸软、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肝郁型:眼圈青黑,伴有情绪低落、胸胁胀痛、失眠多梦等症状。
脾虚型:眼圈浮肿,肤色偏黄,伴有食欲不振、乏力、大便稀溏等症状。
气血不足型:眼圈暗淡,肤色苍白,伴有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
中医调理黑眼圈:内外兼修
内调:辨证施治
肾虚型:可食用黑芝麻、核桃、枸杞等补肾食物。
肝郁型:建议疏肝理气,可饮用玫瑰花茶、菊花茶。
脾虚型: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红豆等。
气血不足型:可食用红枣、桂圆、阿胶等补气血的食物。
外养:眼部护理
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眼,促进眼周血液循环。
按摩:轻轻按摩眼周穴位,如睛明穴、攒竹穴、太阳穴等,缓解眼部疲劳。
生活习惯调整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饮食清淡,少吃生冷、油腻食物。
黑眼圈不是“哪吒同款”,健康生活才是关键。黑眼圈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示。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和内外调理,我们可以有效改善黑眼圈问题。与其羡慕哪吒的“烟熏妆”,不如从今天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告别黑眼圈,焕发神采!
转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