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家外》成国民短剧:小屏幕也有大情怀

2025-03-19 08: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由听花岛打造的年代温情短剧《家里家外》,3月14日在红果独家免费开播。上线3天红果站内播放量破10亿,全网话题量破10亿,成为现象级国民爆款短剧,掀起全网追剧热潮。热度持续攀升的同时口碑爆棚,收获了业内外的诸多好评。

  不少观众感受到这部短剧变得“不一样了”,纷纷发朋友圈表示,“很少能看到这种踏踏实实讲一家四口过日子的短剧,非常真实接地气。”

  《家里家外》围绕一个四口之家的故事展开,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单身妈妈和单身爸爸陈海清,分别带着一儿一女组成重组家庭,在时代的浪潮中相互扶持、共渡难关,并获得各自的成长。

  作为国内精品短剧厂牌,“听花岛”已经打造了《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等多部兼具创新、美学、情怀的精品之作。此次听花岛再次创新表达,用“家”的真情打动全国观众,成就了一部有温度的情怀作品。而《家里家外》的刷屏也再次说明,“长”“短”只是内容形式,短剧也能承载有价值的内容,小屏幕也能承载大情怀。

  01

  有生活温度,也有时代厚度

  短剧《家里家外》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川渝地区。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观念都在变化之中。单亲妈妈蔡晓艳带着儿子邵一帆被哥嫂赶出家门,走投无路之际遇到了倾慕她已久的工程师陈海清。独自抚养女儿陈爽的单身父亲陈海清跟蔡晓艳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在那个年代,这个大胆的决定,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来自外界的压力,但两人相互扶持,给予彼此无条件的信任。

《家里家外》成国民短剧:小屏幕也有大情怀

  “在充满变化的年代里,不变的是家人和爱。”这句贯穿全剧的主旨,是《家里家外》的情怀内核。剧中对亲情的表述尤为动人。当姑父提议带陈爽单独去北京见见世面,为保护女儿不出意外,蔡晓艳不惜与对方产生争执、当面回绝;当继子邵一帆被诊断患有重疾,为筹集医药费,陈海清毅然从工厂辞职、下海经商;当小姑子面临婚姻危机,蔡晓艳坚定地和她站到一起,帮她争取员工宿舍。

《家里家外》成国民短剧:小屏幕也有大情怀

  “我们不是在父母缔结婚姻的那一刻。就自动拥有了亲情,是漫长岁月里日复一日的真心,让我们成为比血缘还要牢固的家人。”这句台词道出了家庭关系的本质——爱源于日复一日的真心付出。

  作为时代洪流中的小人物,女主蔡晓艳却有着超脱于时代的勇敢。她敢爱敢恨、绝不内耗的性格,也感染了继女陈爽,这让母亲早逝、成长在单亲家庭而变得敏感怯懦的陈爽,再次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你妈妈的爱会一直陪着你,我只是接着继续爱你。”

  在遇到蔡晓艳之前,陈爽的头发总是乱糟糟的,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后,陈爽扎上了双马尾,也戴上了头花。

《家里家外》成国民短剧:小屏幕也有大情怀

  此类对于亲情的刻画,是此前短剧中鲜少出现的,在短剧有限的叙事体量中,《家里家外》通过细节的叠加以及细腻情感的把控,呈现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故事。又通过时代之“变”与爱的“不变”,将生活的温度和时代的厚度融入家长里短。

  而这,也让观众在看的时候酸了鼻子,“一家人都不内耗,有矛盾就点明,有爱就表达出来,日子越过越好,真是应了这句话: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

  这样“接地气”的人物设置和剧情,也让该剧呈现出了不同于其他短剧的最大特点:让悬浮的情节落到真实的土地上,将镜头从霸总、豪门转向身边普通人的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真实细节,用最朴实的情感打动观众。爱与温暖,本就是最普世、也最永恒的语言。

  02

  从川渝情怀,到国民短剧

  为了还原出真实的20世纪80年代的四川,短剧《家里家外》全程使用四川方言,这是短剧市场的首次大胆尝试,也成就了《家里家外》的火热。全国各省份的观众纷纷在评论区讨论起了四川方言的魅力。

  “航势”“苕皮”“千翻儿”“但求疼”等大量的四川方言让剧情更加落地,也更加趣味化。剧中参演的演员全都是四川籍,制片、编剧团队中也有四川人。导演杨科南介绍,除了前期剧本会环节的准备工作外,在拍摄现场也会再次跟当地的“嬢嬢”演员们请教,力求台词逻辑顺畅,展示出真实的生活感。

《家里家外》成国民短剧:小屏幕也有大情怀

  “这个是我看过所有短剧里最喜欢的,因为我刚好是80年的四川人,听到这个话特别亲切。”有当地观众说道,《家里家外》的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而外地的观众也对四川方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互相在评论区交流追剧感受。

《家里家外》成国民短剧:小屏幕也有大情怀

  《家里家外》的主场景取景于成都双流区的老军工厂家属院。从场景布置到情节设置,用了大量80年代的元素,网兜袋、丝光袜、编制钥匙扣、海鸥牌手表、女排世界杯夺冠,都是专属于那个时代的符号。剧中多次出现的青羊电视机唤醒了川渝地区观众的年代记忆,在80年代红得发紫的老牌电器又一次回归大众视野。

《家里家外》成国民短剧:小屏幕也有大情怀

《家里家外》成国民短剧:小屏幕也有大情怀

  剧中还有一个重要物件是蔡晓艳为女儿重新织的两截颜色的毛衣,不少80、90后表示自己都穿过这样的“两截毛衣”,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姐姐穿完的毛衣再加一节给妹妹穿,一件衣服缝缝补补又三年。

《家里家外》成国民短剧:小屏幕也有大情怀

  甚至剧中小姑子送给蔡晓艳的诗集也是经过反复考究。杨科南说,“最开始我们用的是另外一首诗,那首诗的创作是在80年左右,但合集出版比较晚,所以我们最终用了《相信未来》这首诗,符合时间线。”观众的共鸣,就藏在川渝生活中,藏在年代细节里。也只有打动观众的作品,才能成为全民热议的“爆款”。

《家里家外》成国民短剧:小屏幕也有大情怀

  03

  精品短剧,贵在表达和创新

  在短剧市场逐渐陷入“快消品”式创作窠臼的当下,《家里家外》打破了以爱情为主的短剧叙事模式,为短剧观众带来了亲情的熨帖和滋养,重新定义了精品短剧的创作维度。

  总制片人在分享创作初心时介绍,“我们觉得(在短剧中)爱情被表达过很多次,但是对亲情的表达还是不够的。亲情中的狗血、撕裂,可能有不少,但是亲情中的温暖、治愈,还挺稀缺。我们想选择我们特别喜欢、同时又比较稀缺的主题。”

  “我们整个主创团队对‘家’这个主题有执念。特别喜欢写亲情,写挫败、患难中,家人之间的互相扶持。我们喜欢亲情甚至大于爱情。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无条件相信你、支持你,哪怕只有一个人,你就有勇气去面对所有的风暴。我们认为,这个人,应该是家人。”

《家里家外》成国民短剧:小屏幕也有大情怀

  2024年,听花岛曾推出多部引领风向、提升审美的作品:《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引爆春节档,成为社交话题;《引她入室》《夜色将明》关注女性互助新题材,拓展女频宽度;《闪婚老伴是豪门》打造中老年短剧标杆,吸引全年龄段观众;《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成为国庆档的黑马之作,提高了主旋律短剧的天花板。

  而听花岛能持续打造爆款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对精品短剧的坚持和执念。《家里家外》总制片人认为,精品就是表达和创新,这既是听花岛对短剧创作的信念感,也是团队创作的原则。

  《家里家外》全剧使用四川话,在短剧领域独此一份,总制片人坦言,编剧团队在动笔之前是忐忑的,“做好了这个剧只被圈层喜爱的准备”,因为担心纯方言的短剧外地人看不懂、不喜欢。

  不破不立,最终超预期的播出效果,恰恰证明了创新的价值、情怀的价值。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此前提出,微短剧精品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出路。当下,要着力破解产能过剩与精品稀缺的问题,以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推动精品创作。

  听花岛的创新性表达和尝试,不仅为精品短剧的探索树立了新的标杆,更为行业的整体向上带来了信心。《家里家外》的国民热度也告诉我们,无论“长”或“短”,走进生活、走进观众的作品,就是时代需要的好作品。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10月23日22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4
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到河池市宜州区的鱼宜高速公路全长115公里,于2021年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预计2025年底实现全线半幅贯通。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到河池市宜州区的鱼宜高速公路全长115公里,于2021年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预计2025年底实现全线半幅贯通。
24
10月23日,游客在江苏南京明孝陵景区石象路观赏秋景(无人机照片)。各地秋色愈浓,美不胜收。各地秋色愈浓,美不胜收。各地秋色愈浓,美不胜收。各地秋色愈浓,美不胜收。各地秋色愈浓,美不胜收。
24
车辆准备通过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边检站(10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来自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以来,截至今年10月22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往来粤港澳三地的旅客数量已超过9334万人次,车辆累计超过1942万辆次。
23
当日,空中客车公司在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二条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在天津投产。据悉,空客二线项目总占地约30万平方米,包括总装厂房、喷漆机库、最终装配及工作组机库等13个单体建筑。
23
10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的东湖风景区在夕阳和晚霞的映衬下,壮美如画。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摄  10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的东湖风景区在夕阳和晚霞的映衬下,壮美如画。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摄  10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的东湖风景区在夕阳和晚霞的映衬下,壮美如画。
23
金秋时节,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世纪田园粮食功能区的3000多亩水稻迎来丰收,金黄的稻田、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和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构成了独特的城市田园画卷。金秋时节,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世纪田园粮食功能区的3000多亩水稻迎来丰收,金黄的稻田、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和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构成了独特的城市田园画卷。
22
时下,新疆和田地区的胡杨迎来最佳观赏期,成片换妆的胡杨林与水天相映,共绘金秋美景。时下,新疆和田地区的胡杨迎来最佳观赏期,成片换妆的胡杨林与水天相映,共绘金秋美景。
22
10月21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棉田中,棉农在固定棉花包。金秋十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187万亩棉田迎来采收高峰,雪白的棉海一眼望不到头。金秋十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187万亩棉田迎来采收高峰,雪白的棉海一眼望不到头。
22
在太原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继能源站,工作人员检查、记录设备运行情况(10月19日摄)。为应对冷空气影响,山西省太原市于10月19日提前启动供热工作,并通过加强巡检、24小时监控等措施,保障群众温暖舒适过冬。
21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