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中药2300元!中药为啥越来越贵?记者实探后发现……

2025-03-14 16:22来源: 封面新闻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 邹阿江

  “抓一次中药,花费多达上千元,这个价格正常吗?”3月11日,伊女士向封面新闻记者反映,因内分泌失调,她几天前在住所附近一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经医生问诊后,为其开具了一副14天剂量的中药调理方,总费用达2300元。

  伊女士对此价格表示怀疑,“现在的药材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的市场价格?”这并非个案,在社交媒体上,不少人发出自己的中药药方和收费明细,在网络上表达疑惑。

  中药价格不再亲民?为什么药方的价差这么大?对此,封面新闻记者进行了追踪调查,对话了公立三甲医院资深医师、行业内部专家,并走进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一探究竟。

  记者调查:

  线上线下抓药,价差高达10倍

  伊女士告诉记者,药方共含白芍、川芎、肉桂、当归等19味药材。其中,炒酸枣仁用量达420克,仅此一味药费用便达1291.5元,占总药价的58.7%。

14天中药2300元!中药为啥越来越贵?记者实探后发现……

  伊女士向记者提供的药方和收费明细,炒酸枣仁的价格为1291.5元

  尽管医疗机构催促她复诊,但她决定暂缓后续治疗。随后,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检索“中药价格”等关键词,发现相关讨论帖超8万条。诸如,“15天中药2900元”“这副药值4000元吗?”“这副药7天要花1000多,怎么这么贵。”不少网友各自晒出药方单子和收费明细,在网络平台求助,希望知道自己的中药价格是否属于市场标准价格。

  在亲历线下高价购药后,也有人转而尝试网络购药。记者打开某网购平台,输入关键词“中药”,琳琅满目的“中药材店抓药配药”出现的页面上。不少店铺上写着标语:“地道无硫,精准称量。只出售药材,不解释药效。”

  关于最贵的炒酸枣仁,伊女士在线下药房的价格算下来约3元/克。记者在电商平台上进行了询价:一家店报价为0.3元/克(进口);另一家店报价为0.2元/克(进口);还有一家店报价为1元/克(国产)。价差高达10倍。

14天中药2300元!中药为啥越来越贵?记者实探后发现……

  电商客服提供的炒酸枣仁图片

  网络药材价格存在参差不齐。另一位蔡女士治疗荨麻疹的药方,20剂的费用为5698.7元。记者拿着此方子去网购平台,随机进行测试。只需将药方提供给商家,经核算后,某商家的报价为38元一剂,20剂总价760元,免费代煎;同样的单子,另两位商家给出的价格分别为每剂40元和76.4元,不提供代煎。

  对于中药价格线下售价远高线上的现象,消费者的态度有所不同。有网友认为,“网购价格实惠,可以一试。”不过,也有网友认为“线下更放心。”

  常年通过中药调理身体的杨女士向记者坦言,其日常服用的中药处方多为7日剂量,药费通常在600至900元不等,叠加挂号费后,单周费用约1000元。“医保能报销约50%,自付部分约500元/周,尚能承受”,她表示,“网购中药担心以次充好,伤了身体。”

  三甲医院专家:

  “价格太贵,已两年没开过这味药”

  “我已经2年没给患者开过炒酸枣仁这味药了。”四川某三甲公立医院的周医生告诉记者,一副药大约需要30克炒酸枣仁。在该医院抓药,仅这一味药就需要约60多元。如果每天熬一副中药,仅这一味药材每天的支出就需60元,很多患者觉得太贵了。

  炒酸枣仁有宁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能改善睡眠质量。为了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他这2年选择用其他的代替药物,“也并不是非用它不可”。

  不同地域、药材产地不同、药材不同的炮制方法、药材的生长周期、药材不同的等级……都会造成药材的价差巨大。

  “毫无疑问的是,这2年的中药价格有所攀升。”周医生平时在四川二线城市的三甲公立医院坐诊。他告诉记者,5年前,他在门诊看病,一副中药的价格通常在30-40元;如今,这个价格涨到了50-70元。他通常一次开一周的药量,患者一次花200百元左右,经济上更容易接受。

  为什么药方的价差这么大?除了上述因素外,还与疾病本身的轻重疑难程度有关,以及医生的用药习惯也有关系。“有些医生习惯性用动物药,例如蜈蚣、水蛭等,可能就比植物药更贵一些。”周医生告诉记者,就算是同一种药材,年份不同,产地不同,价格差异大,药效也可能大不相同。某些网络平台仅用低价来营销中药产品,收引消费者的现象也常出现,需谨慎对待不要轻信。因此,不能仅从价格判断疗效。

  实地走访市场:

  每年都有个别品种价格波动异常

  在成都国际商贸城中药材市场,这里聚集了3千多户中药材商家,经营药材品种达6000多种,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

14天中药2300元!中药为啥越来越贵?记者实探后发现……

  成都国际商贸城中药材市场

  “就和股市一样,每年都有个别品种出现异常波动。”成都国际商贸城中药材市场总经理助理黄晓刚告诉记者,猫爪草是波动幅度较大的中药材品种之一。猫爪草能帮助化解体内痰湿、消散肿块等作用。“以前的精品货才80元每公斤,一度涨到了1000多元。”黄晓刚表示,狂飙的价格一度让一些医师甚至不敢使用这味药材。又如,炒酸枣仁有宁心安神的功效。低位价格每公斤只需一两百元。一度炒得特别高,每公斤涨到了1200元,今年又回落到500元左右。

  究其原因,黄晓刚认为,一方面,随着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供需不平衡,稀缺性导致了价格的高企;另一方面,一些资本涌入中药材,人为操作某些品类,导致价格暴涨。

  此外,黄晓刚提醒,一些中药材的价格波动很大,去年涨得凶,今年又开始回落到正常价格区间。然而,从原材料的批发端到患者的消费端,中间还有中药饮品的制造厂商、药房等环节,因此价格反应需要一定的传导周期,有一定的滞后性。

  业内人士建议:

  可选择“平替”,但不要贪图一时便宜

  “选购中药材依然是一门经验学,专业门槛很高。”黄晓刚提醒消费者,如果网络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消费者要擦亮眼睛,不要贪图一时的便宜。

  王国荣是一名从医40多年的中医师。他告诉记者,有些患者更看重药材高品质,有些患者更在乎性价比。“正常情况下,我这里一周的药费约200-300元。”如果是普通疾病的治疗,患者也可与医师沟通,如果价格明显过高,可以选择一些“平替”药材。

  同时,王国荣还留意到一个现象:现在中医患者的年轻化率越来越高。他最近治疗的患者中,有约40%是20、30岁的年轻人,且年轻女性比较多。“曾有人带着8个月大的婴儿来开方子,我认为太小,就没有接诊,但从另一个角度也体现了年轻人对中医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对中药材的需求越来越大。”

  此外,上述周医生还建议,要破解中药材价格难题,需建立从种植溯源到炮制工艺的全程质控体系,推动《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落地实施。当标准化生产真正实现优质优价,消费者才不必在“天价药”与“劣质药”间艰难抉择。中医药的现代化,终究要靠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来支撑。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10月10日,游客在位于北京三眼井胡同的胡同美术馆参观展览《镜观·曼波》。
11
近日,位于天津地铁4号线东南角站的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文物展厅正式开放,展厅内21米长的城墙遗址层次分明,让乘客在出行时也能了解天津历史。
11
10月10日,一列装载25个集装箱轻工产品的X8666次快速多式联运班列从福建省泉州市黄塘铁路货场驶出,以最高120公里时速开往重庆团结村站。
11
当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当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
10
经测算,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经测算,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10
10月2日,工作人员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张掖市分公司邮件处理中心智能分拣流水作业线上工作。新华社发(沈冬兵摄)  10月2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遵化市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分拣快递包裹(无人机照片)。
10
国庆中秋假期最后一天,各地迎来返程高峰。国庆中秋假期最后一天,各地迎来返程高峰。国庆中秋假期最后一天,各地迎来返程高峰。国庆中秋假期最后一天,各地迎来返程高峰。国庆中秋假期最后一天,各地迎来返程高峰。
09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由沈阳的老厂房、老仓库改造的文创园和游乐场人头攒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由沈阳的老厂房、老仓库改造的文创园和游乐场人头攒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由沈阳的老厂房、老仓库改造的文创园和游乐场人头攒动。
09
秋日清晨,初升的太阳照在湖北省麻城市龟峰山景区的奇峰怪石上,勾勒出“龟峰旭日”的壮丽景象。秋日清晨,初升的太阳照在湖北省麻城市龟峰山景区的奇峰怪石上,勾勒出“龟峰旭日”的壮丽景象。
09
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各地返程客流攀升。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各地返程客流攀升。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各地返程客流攀升。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各地返程客流攀升。
0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