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井队何以创造新的“中国深度”?

2025-02-25 13:15来源: 工人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阅读提示

  中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日前在地下10910米胜利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这是我国继“深空”“深海”之后,在“深地”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该井井长王春生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与险阻,让世界深井之林有了新的“中国深度”。

  “10910从此就是我们最喜欢的数字了,会永远铭刻在心中!”2月21日,塔里木油田首席专家、深地塔科1井井长王春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这个数字不仅代表着深地塔科1井的完钻深度,承载着无数石油人的梦想与坚持,更包含着克服的重重困难与险阻。

  2月20日,中国石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日前在地下10910米胜利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这是我国继“深空”“深海”之后,在“深地”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当天,王春生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深地塔科1井现场和团队队员研讨下一步的工作。站在凛冽的寒风中,他们冻僵了手指,飞扬的沙尘落满了他们红色的工装。

  “从没见过的高标准、高要求、高强度”

  2023年5月30日,钻机的轰鸣声划破沙漠的寂静。中国制造、全球首台12000米钻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高高矗立,我国首口万米深井——深地塔科1井正式鸣笛开钻。自此,井长王春生带领49名平均年龄为38岁的专业支撑团队队员在这里工作了700多个日日夜夜,让我国成为拥有万米钻探能力的国家。

  “打那么深的井,出问题很正常。出了问题解决问题就行了嘛,有啥紧张的。”一位井队里的资深员工曾经这么想,但是他到了深地塔科1井之后,想法彻底变了。他说:“深地塔科1井的工作有很多从没见过的高标准、高要求、高强度。井长要求,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一板一眼、不折不扣’。技术和管理上还要‘好上加好,又快又好,精益求精’。”

  堪称苛刻的高标准、高要求,让每个专业、每个岗位的人都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岩屑是地质技术人员“了解地层的眼睛”。按常规,捞岩屑每一米进尺捞两包即可。但在深地塔科1井是全部捞取,技术人员将其“吃干榨尽”作研究分析。

  常规井上,地质总监每天看一两遍岩屑即可。在深地塔科1井,勘探事业部台盆区勘探项目部地质总监邓毅每天要看三五遍岩屑,关键层位更精细。地质人员上钻台原本是不用拿图纸的,但在深地塔科1井,邓毅经常抱着一卷卷剖面图上钻台,随时指着图纸给工程人员解析“井下迷宫的秘密”。

  清洗井钻工具本是井队一个常规又简单的工作,但深地塔科1井井钻工具清洗之精细,被一位见多识广的专家评价说“应该是中石油之最”——它必须过四道关:蒸汽清洗、压缩空气吹扫、大布擦拭、涂抹丝扣油。

  该井井钻工具技术现场负责人卢强解释说:“万米下的深井,井钻工具承重几百吨,一个细节的疏忽就可能让钢铁钻具‘折翅’。尤其是钻具的螺纹,大家要洗得比自己的脸还干净。”

  “承受了心脏快骤停的压力”

  一深带万难。

  钻至地下9600米,深地塔科1井正式进入“无人区”,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找不到经验可借鉴。每一次的钻头下潜,都是石油人在探索未知,他们一次次陷入绝境,又一次次突出重围。“真的是遇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困难,承受了心脏快骤停的压力。”王春生感慨。

  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胜利完钻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而最惊心动魄的,发生在即将突破万米的关键时刻。2024年2月17日,井场上彩旗飘扬。根据钻速,这口井即将在第二天突破万米大关。

  然而,就在距离万米仅剩23米时,一声巨响打破了井场的喜悦——钻具突然断裂,重达290吨的下部钻具垂直砸下,楔进了9977米的地层深处。转瞬之间,欢天喜地的井场变成了抢险现场。

  “完了,出大事了!”井场上的每个人都心头一紧。更糟糕的是,南疆地区十年不遇的特大沙尘暴也在这时袭来。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井场上天昏地暗。勘探事业部台盆区勘探项目部主任吕晓钢回忆道:“那天太倒霉了!钻具断落就够糟心了,偏偏又遇到沙尘暴。”平时半分钟就能跑上钻台的楼梯,那天吕晓钢在风沙中摸索了近10分钟才爬上去。

  经过日夜奋战,断裂的钻具终于接通。然而,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井下钻具的水眼堵塞,钻头也被卡住。水眼不通,就无法解除卡钻;卡钻问题不解决,井就无法继续往下打。

  命悬一线。

  “你们的钻井液到底行不行?”指挥中心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钻井液技术现场负责人尹达身上。尹达冷静地拿出一堆实验数据。从钻具断落的第一天起,他就带领团队每天模拟井下情况,随时掌握钻井液的变化。

  最终,一个“刚柔组合”的解堵方案形成:钻井液为柔,震击器为刚。两者合力,为深地塔科1井“杀出一条血路”。

  终于,静止多日的泵压表缓缓转动了。深地塔科1井“活”了过来。

  “这牛我可以吹一辈子”

  在钻探过程中,王春生带领的团队创下了五项纪录:全球尾管固井“最深”、全球电缆成像测井“最深”、全球陆上钻井突破万米“最快”、亚洲直井钻探“最深”、亚洲陆上取心“最深”。尤其在万米以下,团队首次实现“地质—工程一体化”精准控制,成功攻克了井壁失稳、恶性井漏等世界级难题。

  “从地表到5500米用了50多天,但从10000米到10910米的‘最后一公里’,却耗费了300多天。每深入一米,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充满了未知与危险。”王春生回忆起这段历程,感慨万千地说:“每向下钻进一米,都是在挑战技术的极限。我们一次次陷入绝境,又一次次突出重围。”

  12001钻井队副司钻何建涛原是另一支井队的正司钻。他明知12001队的正司钻已经满员,他去只能“屈居”副司钻,可还是积极地去了。有人问他怎么愿意“吃亏”,何建涛毫不犹豫地说:“亏啥呀,我赚大了!我是中国首口万米深井的司钻之一,这牛我可以吹一辈子!”

  2月22日,寒风中,王春生与团队成员在井场合影。背景是巍然矗立的钻塔,脚下是10910米的“中国深度”。但他们清楚,这绝非终点。岩芯分析、试油测试、装备升级等工作已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更深的12000米计划也已提上日程。  记者 王冬梅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眼下,位于天津市宝坻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内企业研发生产忙碌。眼下,位于天津市宝坻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内企业研发生产忙碌。眼下,位于天津市宝坻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内企业研发生产忙碌。
25
当日,2025年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滑雪马拉松比赛在新疆白云国际滑雪场开赛,比赛将持续至3月7日。当日,2025年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滑雪马拉松比赛在新疆白云国际滑雪场开赛,比赛将持续至3月7日。
25
近期,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斯舜梅园梅花竞相绽放,当地举行“遇见梅好·寻找春天”春季乡村旅游主题活动,赏花、插花、工夫茶、书法雅集等活动拉开当地春季乡村旅游序幕。近期,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斯舜梅园梅花竞相绽放,当地举行“遇见梅好·寻找春天”春季乡村旅游主题活动,赏花、插花、工夫茶、书法雅集等活动拉开当地春季乡村旅游序幕。
25
如今,当地的孩子先乘坐六七分钟景区观光车,转乘观光电梯垂直爬升268米,再换乘空中缆车爬升200余米,加上步行,半小时就能到学校。如今,当地的孩子先乘坐六七分钟景区观光车,转乘观光电梯垂直爬升268米,再换乘空中缆车爬升200余米,加上步行,半小时就能到学校。
24
中铁十四局的施工人员在进行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无砟轨道工程施工(2月22日摄)。目前,京唐城际铁路北京段施工有序推进,正在进行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目前,京唐城际铁路北京段施工有序推进,正在进行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无砟轨道工程施工。
24
早春时节,海南的农民不负农时,忙着播种与收获,田间地头一派农忙景象。早春时节,海南的农民不负农时,忙着播种与收获,田间地头一派农忙景象。早春时节,海南的农民不负农时,忙着播种与收获,田间地头一派农忙景象。
24
2月22日,山西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28.737公里,设车站24座,串联多个铁路、公路及航空枢纽。
23
近日,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的化肥、农机、种子企业加紧生产赶制订单,应对春耕春播市场需求。
23
时下正是海南木棉花盛放的季节。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大批游客前来踏青赏花,感受春天的气息。
23
连日来,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的工厂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企业抢抓时间,铆足干劲,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22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