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外媒报道,德法两国防务公司已签署协议,新设专门的项目公司,加速推动欧洲“未来地面主战系统”(MGCS)研发计划,打造下一代高科技主战车辆。这标志着德法两国这一长达数年的武器研发合作项目取得新进展,将使两国在2040年左右拥有具备较强作战能力的装甲部队。
德国研制的“豹”-2主战坦克。
合作一波三折
报道称,德法两国主要参与企业——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法国泰雷兹公司、KNDS防务集团的德国分公司及法国分公司,将分别出资25%设立担负研发任务的新公司。新公司将与德国联邦国防军装备、信息技术与现役支持办公室及法国国防采购局密切协调,整合德法两国地面装备技术与性能需求,计划在2035至2040年间用下一代地面主战车辆,逐步替换服役多年的德国“豹”-2和法国“勒克莱尔”系列主战坦克。
MGCS项目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德国克劳斯—玛菲·威格曼公司和法国奈克斯特系统公司联手启动新型坦克预研工作。2015年两公司合并成立KNDS防务集团,2017年正式开启MGCS项目,2019年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加入其中。两国防务公司合作研发自有其优势,如可整合各方先进技术、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然而,这种模式也带来不少问题,主要是两国军方对装备定位和技战术指标要求不同,各军工企业在合作中的地位和责任分工不够明晰,两国围绕项目主导权明争暗斗,导致项目进度拖延乃至陷入困境。
多年来,德法防务部门已就MGCS项目进行多轮谈判。为发挥各自优势并降低“内耗”,2018年6月,德法签署联合研制新装备的一揽子政府间协议,确立“德国主导、法国全力支持”的大方向;作为交换与平衡,下一代战机项目则交由法国主导。不过,各参与企业依然秉持己方理念,推出不少彼此竞争的设计方案。2024年4月,德法两国防长在巴黎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明确存在争议的任务分工问题,将MGCS项目细分为8个支柱,德法各主导2个,其余4个由双方协调推进,为本次新设项目公司及开展后续研发指明方向。
折射战略考量
作为欧盟两大主要军事强国,德法在武器装备研制领域曾进行多次合作,相继推出“阿尔法”教练/攻击机、“米兰”反坦克导弹、“虎”式武装直升机等知名军品。近年来,在欧盟防务一体化特别是“永久结构性合作”框架助推下,德法牵头联合研发未来装备的势头更加明显。评论认为,这次两国联合研制主战车辆,意在向美国乃至世界表明,“老欧洲”仍然有独立研发生产先进武器的能力,将在未来国际政治及军贸舞台上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德法有意以MGCS项目为抓手,将欧盟打造成以自研装备为基础的防务联盟。德法两国官方一再声明,欢迎其他伙伴国申请加入,以进一步分摊成本。由于新型主战车辆研发成本持续攀升,多数欧洲国家已放弃自行研发下一代主战坦克,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挪威、波兰等国,都对MGCS项目表现出兴趣乃至加盟意向。已脱离欧盟的英国,在升级现役“挑战者”坦克作为过渡方案的同时,也曾表示希望成为该项目观察员。不过,德法为垄断该项目乃至欧洲装甲车辆制造业的主导权,对扩大“朋友圈”态度谨慎,已明确拒绝波兰加盟。两国认为,尽管波兰具备一定主战坦克研制实力,但与美国关系密切,不利于确保未来主战车辆的“欧洲成色”。
目前披露的一些研发细节,也折射出德法抢占相关领域技术前沿的意图。德法两国防长宣称,该项目“并不是进一步开发主战坦克,而是涉及全新事物——互联战车”。在2024年7月的欧洲防务展上,参与该项目的德法企业展出几款技术验证车,体现了该项目在无人炮塔、新型火炮和反无人机作战等方面的技术发展。据报道,在MGCS项目下设计和建造的下一代主战车辆,将采用人工智能和激光技术,并配备保护车辆的无人机,这或将推动欧洲陆地作战车辆加速更新换代。
机遇挑战并存
德法MGCS项目取得新进展,引发外界热议。有评论认为,作为欧洲自主研制的下一代主战车辆计划,MGCS项目若顺利推进,有望推动欧洲在相关技术领域实现飞跃。该项目还有望产生外溢效应,刺激欧洲在大功率发动机、激光防御、隐身和综合电力系统等领域快速发展。
也有评论认为,MGCS项目很多相关技术仍有待研发或改进,一些瓶颈很难突破。为此,德法仍在升级现役主战坦克作为保底手段。比如,法国国防采购局近期宣布,将100辆“勒克莱尔”坦克升级至XLR版本,持续扩充该型主战坦克数量规模。
除技术限制及内部协调等问题外,MGCS项目还可能遭遇美国干扰和制约。对一直想插手欧洲防务的美国而言,法德主导发展欧洲下一代主战车辆,将触动美国军火巨头的“奶酪”。考虑到美国在坦克研发方面没有太大技术优势,其可能以强买强卖方式,诱压北约欧洲盟国采购美制M1A2主战坦克,影响欧洲下一代主战车辆在欧洲本土的推广。
作者:王大宁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