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回放
兼职广告暗藏陷阱
近日,大学生小张在微信群偶然刷到一则“招聘地推兼职、佣金丰厚、工资日结”的广告。想赚些零花钱的他,马上联系了群里的王经理。王经理称,只需在商场、小区等人流密集处“推广二维码”,引导路人扫描并将手机号和验证码发送到“地推”工作群,就能拿到每单5元到10元不等的报酬。这份轻松的兼职让小张心动,在没签劳动合同、未与对方见面的情况下,他就开始了这份工作。小张在“地推”工作群领取任务后,在小区附近摆起摊位,用小礼品吸引行人扫描二维码,获取手机号及验证码,注册各类社交账号或自媒体账号后发给王经理。
2月初,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小店分局网安大队民警巡查时发现这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线索。经分析研判、缜密侦查,警方抓获“地推”头目王某。经查,王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手机号码及验证码500余条。王某被警方依法给予处罚,小张因兼职时间短、违法犯罪事实特别轻微,被警方批评教育,其他“下线”仍在追查中。
案情分析
非法获取贩卖个人信息涉嫌犯罪
小张只想找一份兼职工作,却未曾料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沦为违法犯罪分子的帮凶。事后,心有余悸的小张深刻认识到,正是由于自己缺乏法律知识,险些掉入违法犯罪的陷阱。
所谓“地推”,是指以免费赠送礼品等方式吸引群众,编造虚假理由,骗取手机号码、验证码等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他们利用这些信息注册各类社交账号或自媒体账号,卖给上线号商赚取佣金。
此类兼职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本案中,违法人员王某组织众多像小张这样的兼职人员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牟利。法律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5000条以上或者非法获利5000元以上,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未达刑事立案标准的,则违反了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也会受到相应行政处罚。
此类看似简单的“推广二维码”兼职,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后,可能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给信息所有者带来财产损失和生活困扰。
民警支招
收好求职避坑指南
郭云刚(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副大队长):
当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众多,一些不法分子盯上这部分群体,借助短视频、社交软件等,利用他们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的漏洞,精心布局,诱使他们成为违法犯罪的帮凶。所以,广大有求职意向的群众在找工作时,要做到“四要”。
首先要提高警惕,谨慎选择兼职。面对网络上的兼职信息,要仔细甄别,对那些工作轻松、报酬丰厚却又无需太多技能和资质的兼职,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其次要了解工作内容和合法性。在接受兼职工作前,要详细了解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判断其是否合法合规。对于涉及个人信息收集、转账汇款等敏感操作的兼职,务必谨慎对待,如发现可疑的兼职信息或违法犯罪线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第三,要签订正规合同。无论兼职还是全职工作,都应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最后,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后果,避免因无知而陷入违法犯罪陷阱。
作者: 杨宇雨 康婷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