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运于昨日落下帷幕。初步统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90亿人次,相当于14亿中国人在这40天里每人至少出行6次!
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绩。透过这一数字,尽显春运路上的生机活力。
超90亿人次,能看到出行市场的供需两旺。
对近两年春运数据进行分析,2025年春运从总量到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各种运输方式,均实现运输量增长。
一方面,公众出行意愿持续高涨。
更多人将返乡回家、走亲访友、出游旅行、返工返学“自由组合”,冰雪、避寒、非遗等更多主题的两地、三地甚至四地游受到追捧,假期“说走就走”的县城游热度不减。
体现在数据上,春节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达到5600万辆次;多地大年初二就高铁满座、多班次售罄;去哪儿网的数据显示,假期选择乘飞机出游量同比增长一倍。
另一方面,运力供给服务保障“火力全开”。
自驾是春运出行的主力。春节假期,全国没有发生长时间、大范围人员和车辆滞留现象,全国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明显提升,拥堵1000米以上路段同比下降19.4%。
铁路部门第一时间启用春运列车运行图,灵活调整运力,仅长三角铁路春节期间就增开旅客列车1777列,安排动车组重联775列。
琼州海峡春运“上岗”两艘平板驳船,实行专班专船、人车分装,有效缓解了去年春运新能源汽车过海运力紧张难题。春节假期,琼州海峡新能源车运输日均运量超3000辆,同比增长66.4%。
这一切无不彰显着新时代下公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量增质升、稳定向上,居民生活越来越好,加上今年春节假期增至8天,进一步激发了消费需求和旅游需求,繁忙热闹的春运图景,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一个缩影。
超90亿人次,更有交通运输“质”的有效提升。
春运期间,不少人在高铁、飞机、自驾不同运输方式间灵活切换,选择便利的同时也兼顾舒适。
其背后是现代化高质量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做支撑。在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进程中,我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的高铁网和高速公路网;CR450高铁列车、C919等重大交通装备研制取得突破。运力供给能力不断提升,运输服务方式更加多样,进而转化为公众出行选择更多元、出行体验更舒适。
同时,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信息化持续升级,在应对特殊时段运输高峰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狠活”出现在今年春运的各个场景:铁路12306系统1秒钟就售出1000多张火车票;北京、杭州等地机场应用民航A3级认证的毫米波人体成像安检仪,旅客安检只需15秒……
春运期间,交通运输部门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时调度易拥堵路段和收费站,通过动态调整潮汐车道、无人机喊话疏导交通事故现场等措施提升通行效率。超充设备、移动充电车、充电机器人等广泛应用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进一步缓解了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
超90亿人次,同样离不开全行业的高度重视、科学研判和提级管理。
不紧绷安全的弦,弹不出幸福的调。交通运输部春节期间多次部署,强调要坚决落实好重大节假日“三十条”硬措施,“高于常规、严于平时”抓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安全管控。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春运40天里,无数坚守一线的交通人顶住了压力,兑现了承诺,确保了公众平安便捷温馨出行,圆满完成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各项工作,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底气和信心。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十四五”收官之年,亦是“十五五”谋划之年,让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作者 | 记者 孙妍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