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血管外科团队成功为78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屈阿婆实施了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引发广泛关注。
术前,经多学科评估屈阿婆已处于中重度认知功能减退阶段,表现为严重的烦躁不安、言语混乱、睡眠颠倒等症状,需要子女们24小时轮流看护。术后第一天,屈阿婆基本可以正常交流,术后一周屈阿婆状况不断改善,不仅能认出家人,情绪稳定,还恢复了正常的作息习惯。
患者(中)术后状况不断改善。图源:西安交大一附院
不少网友直呼“奇迹”,还有网友感慨,“阿尔茨海默病终于有希望了”。
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是一项异常精细的超显微外科手术。颈部淋巴管不仅精细且脆弱,由于手术操作空间狭小、且稍有不慎就会夹断夹破夹伤淋巴管影响回流效果,手术难度极大。
2月20日,主刀医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禄韶英接受采访时介绍,现在LVA手术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实际上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并不适用于所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还有严格的入选标准。
其称,一般考虑做手术的都是那些认知能力严重下降,生活不能自理且生活质量每况愈下,家属护理难度过大,用药无效且恶化趋势严重,家属有强烈的手术欲望、能接受任何不良结果,并且心肺功能较好、可耐受全身麻醉的中重症患者。
“检查和手术的费用并不高,没有特殊耗材和自费项目,医保报销完患者花不了多少钱,自费两三千元足够了。手术方法本身的难度并不大,手术的风险也很小,术后的创伤也不大,仅有很小的切口,难点在于手术对患者的病情究竟有没有用。”他说。
据悉,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最新上市的单抗类药物也只能一定程度延缓疾病进展。现有的针对单一机制研发的药物或疗法都不能逆转病情进展,更无法彻底解决或根治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治疗发展迅速,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之一是脑内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导致脑内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就像下水道堵塞住了,“废物”没法及时运送出去,而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可以帮助构建回流通道,大大加快颅内“废物”的清运速度,提升清运效率,从而有望逆转与改善患者病情。
综合自九派新闻、中国青年报、大众新闻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