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叶海燕 宁芝
新一波由DeepSeek掀起的浪潮中,医疗同样也是热门赛道。截至目前,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宣布接入DeepSeek,加速推动医疗智慧化。与此同时,不少网友也在AI工具上求医问药,DeepSeek化身“老中医”开药方。这种情况下,有人还说,AI要替代医生,砸医生的饭碗了。
AI问诊把脉靠谱吗?
医院的大批岗位真的会被AI取代吗?
对医生而言,AI是对手还是助手?
2月20日,封面新闻记者联合成都医院的医生进行了一次实测,同时就此对话四川省内多位资深医生。对于AI诊疗的加速到来,有的医生感受到了危机,也有的医生表示期待,“AI或许能把我们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DeepSeek中医问诊实测:
无法准确判断病症开具通用处方
2月20日,记者在DeepSeek上进行了问诊,提出“鼻塞、不通气,但不咳嗽、不流鼻涕”的症状,要求开具中医处方。DeepSeek提出了导致该症状的三种可能性:鼻炎、外感风寒或肺脾气虚,并对此生成了处方建议、煎服方法和注意事项。
记者实测deepseek问诊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李涛查看处方后指出,使用AI问诊很有讲究,如果问诊不全面可能导致诊断不是很精确。“比如这句问诊,患者既没有说自己性别和年龄,也没有说身高体重,但是DeepSeek一样能开出处方,但这些在中医里非常重要。”
李涛介绍,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缺一不可。患者在DeepSeek提供症状和体征表现,无法描述舌苔和脉象,而在传统医学中,舌诊是判定疾病性质(寒证和热证)的重要因素。“仅凭患者的一句描述,DeepSeek无法准确判断疾病,因此提出了导致病症的三种可能性,开具了通用的中药处方,兼顾风寒或风热,以及肺脾气虚的复杂情况”。
AI带来危机感:
疾病诊断准确率超人类专家
“DeepSeek出来后,确实给很多医生带来了危机感。”四川省第三退役军人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黄维表示,AI技术对临床医生的帮助不小,“就放射科而言,AI能够保证医生不漏病灶,尤其是对于肺结节。人眼识别有一定的区间,大概在16—60个灰阶范围。而AI通过算法来解决,则可以不受灰阶限制,识别到百万级别。”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部长侯军认为,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展,它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在肿瘤筛查领域,AI已经展现出在肺癌、乳腺癌和脑瘤等疾病,早期诊断中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准确率甚至超越人类专家。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数据和生物信息,AI能基于循证医学提供诊断建议,可以提供精准的疾病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部分医护岗位是否会被AI取代?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汪力表示,“这是有可能的,尤其对于病理、检验一类的细分专业。这些专业的医生成长周期长,而AI强大的学习能力使得成长周期比人类更短。假设一定量的工作以前需要50个人完成,AI加入后,可能就只需要10个人了,极大地减少了人力,这也会导致专业的要求和门槛更高。”
AI诊疗短板:
复杂、疑难病例须临床综合分析
汪力认为,AI“闯入”医学界后,危重症和疑难病例是医生的核心价值所在,对于疑难杂症的诊断是AI目前难以替代的。“AI对于复杂的病症分析,生成的答案是混乱的,完全不符合诊疗思路。这是因为AI诊疗是搜集海量信息再进行分析,而这些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它出现偏差。”他谈到,医生所拥有的本领,不只是来源于文献和书本,更多的是从临床中,为每一位病人的诊疗中逐渐积累的。
黄维也认为,影像专业更多还是由医生主导,AI难以完全替代。“影像需结合临床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不只是看图写话那么简单。以肺结节为例,AI对病灶定位有帮助,但定性方面存在缺陷。病灶找出来后,还得由医生去进一步识别它是血管还是结节。”
四川某医院的AI肿瘤综合解决方案示范中心
侯军认为,AI技术不能替代医生,还有一大原因是它不能给予患者和家属人文关怀。“医疗过程除了治疗本身外,还需要跟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这是患者和家属、医生之间的情感链接,是人工智能不具备的情感功能。”
同时,侯军还提出,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涉及法律与伦理问题。“AI系统的决策过程是否透明、可解释?患者的数据隐私如何保护?这些问题都需要在AI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
AI诊疗未来:
作为医生的“超级助手”存在
对于AI诊疗的到来,汪力怀揣着一份期待。“医生的工作很繁重,一周工作时间长达80个小时。除了诊疗,还有大量的文字工作和事务性工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AI的加入,或许能提高诊疗效率和医生的生活质量。比如,可以帮忙写病历、下医嘱,医生进行修改后交给病患,这比逐字逐句地输入,效率要提高很多。医生能腾出更多时间和患者进行沟通,由此还能改善医患关系。”
作为中医,李涛也肯定了AI发展的潜力。他认为随着科学技术飞跃发展,AI或许能够结合视频望诊、舌诊,智能穿戴脉诊等先进仪器,更准确地收集患者信息,未来在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上发挥更大作用。
在侯军看来,未来AI将作为医生的“超级助手”存在,辅助医生筛查分诊,加速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设计等。因此,未来医疗领域的发展将是AI技术与医生诊疗相结合的模式,共同推动医疗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