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伏安’居然飞回盐城了!”
2月12日
国网盐城供电公司接到消息
2023年救助并放飞的东方白鹳“千伏安”
竟又飞回盐城湿地
在后台监测候鸟活动轨迹的
国网盐城供电公司护线爱鸟志愿者朱源
向同事分享了这个消息
“千伏安”近一周在盐城的飞行轨迹
与君初相识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有“鸟中大熊猫”之称
这种鸟习惯在高大乔木上筑巢
40多米高的输电铁塔看起来又高又稳
成了它们安家的首选
东方白鹳在盐城市大丰区的一处配电线路上筑巢
2023年5月21日
国网响水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巡线过程中
发现2只东方白鹳雏鸟
因亲鸟不见踪影
俩人立即上报国网盐城供电公司
随后国网盐城供电公司
与盐城湿地博物园鸟类救助中心
立即组成联合救援小组
对巢中2只鸟开展联合救助
之后的一个多月
2只雏鸟在工作人员的照料下
进行了走动、捕食、飞翔能力等训练
逐渐活泼起来并长至亚成体
其中一只就是“千伏安”
在笼舍中自由活动的千伏安
45天后
经专家观测后确认
这2只亚成体被喂养得十分健康
并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具备了野外生存的能力
满足放飞条件
同年7月6日
在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放飞
两只于2024年获救的东方白鹳在救助站笼舍中活动
“千伏安”归盐
为持续追踪这2只东方白鹳的
生存、繁育情况
放飞前夕
国网盐城供电公司与盐城湿地博物园
为这2只东方白鹳
装上了动物北斗定位“小脚环”
2024年5月9日,工作人员在盐城东台市的一处铁塔上为东方白鹳亚成鸟安装“小脚环”
“小脚环”是专门为东方白鹳等大型鸟类
设计的专用追踪环志
具有太阳能自发电功能
可在近三年周期内
对出巢幼鸟进行全天候定位追踪
安装在东方白鹳腿上的定位追踪环志
从后台监测的数据可以看出
放归的第一年
“千伏安”基本在盐城本地活动
或短期去周围高邮湖、石臼湖
等湿地“度假”
去年春天
“千伏安”离开江苏
跨越鲁、津、辽、吉等省市
到达内蒙古自治区
冬天又南下直飞江西
经过国网盐城供电公司的推测
经过半年的活动
“千伏安”已成功融入本地群落
跟随大部队开始了正常的迁徙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今年2月12日千伏安再度落脚盐城湿地
东方白鹳至少需两到三年
才能具备繁殖能力
经过几年漂泊
“千伏安”这次回来
可能是进行初次繁育
张华彬
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主任、副教授
“千伏安”为什么会回盐城参与繁衍?
盐城通过生态修复、栖息地保护,与电网安全协同管理,形成了“食物充足—巢址安全—繁殖稳定”的良性循环。东方白鹳的回归行为,不仅反映了其对盐城环境的适应性增强,也体现了当地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从生物行为学角度看,这种“返巢”现象,是物种对优质栖息地的自然选择结果,说明盐城已成为其生存和繁衍的优选区域。
智能装备筑起防护网
“千伏安”的回归是江苏沿海地区
特别是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一个缩影
盐城作为其中的“佼佼者”
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
关键枢纽
每年春秋迁飞季都有上百万的候鸟
到此停歇、换羽、觅食或筑巢
一些东方白鹳
从“过客”变成“常住民”
东方白鹳在盐城市建湖县内一处输电线路上筑巢繁衍,可以看到巢下方的铁塔构件上有大量的鸟粪
鸟类数量的增多
一开始的确让当地的电力部门头疼
国网盐城供电公司设备部陈文介绍
“前期我们通过安装驱鸟刺
在地面建人工巢
迁巢等防鸟设施进行防护
但差强人意
近3年我们采用安装防护挡板
装设超声波驱鸟设备等
无害化保护手段
大大降低了因鸟类活动导致的线路跳闸率”
输电线路工作人员在铁塔上安装防护挡板
为进一步实现“鸟线共生”的和谐局面
国网盐城供电公司近几年来
积极探索“生态+电力”发展模式
将生态保护置于电网建设的前端
2018年起先后对高风险线路、杆塔进行拆除
对16.93公里架空线路进行入地改造
联合多部门与众多社会团体
构建了东方白鹳联合救助机制
至今已收容救助了近20只东方白鹳
利用大数据等构建起大型鸟类筑巢点预测模型
联合环保部门建立"环评前置"机制
盐城市观鸟协会会长周晨曦介绍
“今年1月
我们在盐城已经观测到近700只东方白鹳
是近年来在盐观测数据的新高
更多的数据表明
盐城正在逐步成为东方白鹳一个重要的繁殖地”
“千伏安”归盐
是一场跨越物种的对话
见证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哲学——
人类文明的电流与自然界的羽翼
本就可以在同一片天空下和谐共振
供电人用责任与智慧
编织的这张生命之网
正在黄海之滨的湿地之上
书写着新的人与自然和谐乐章
综合| 苏电牛思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