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约1.25亿年前“龙城热河蝎”

2025-02-21 16:31来源: 新华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南京2月21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研究团队黄迪颖研究员领衔的一项新研究在辽宁朝阳发现一种生活在约1.25亿年前的古老蝎子化石——龙城热河蝎。这是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的中生代蝎化石,它的出现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我国科学家发现约1.25亿年前“龙城热河蝎”

  龙城热河蝎化石标本。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龙城热河蝎生活在约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它得名于化石的发现地——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这里发现了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其中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化石,包括带羽毛的恐龙、早期鸟类、哺乳动物、昆虫和植物等。这些化石仿佛一本远古生物百科全书,热河生物群也被誉为“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古生物发现之一”。

  从化石形态上看,龙城热河蝎体形较大,长度可达10厘米,这一“体格”也大于其他已经发现的中生代蝎子化石。它的须肢纤细,足部较长,胸板呈五边形,毒刺尾针也很长。“如果把它放在今天的环境中,它可能会成为许多小动物的天敌,甚至可能捕食小型脊椎动物的幼崽。”黄迪颖说。

我国科学家发现约1.25亿年前“龙城热河蝎”

  龙城热河蝎生态复原图。新华社发(孙捷 绘)

  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龙城热河蝎在当时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能是食物链中的“中间猎手”,以昆虫、蜘蛛为食,甚至可能捕食小型脊椎动物的幼崽。它自己也可能成为一些大型动物的食物,比如早期鸟类、哺乳动物甚至是恐龙。这种复杂的生态关系,构成一个巨大的“食物网”,而龙城热河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蝎子化石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多。”黄迪颖介绍,在龙城热河蝎发现之前,中国仅发现过三块蝎类化石,分别来自山东、湖北和内蒙古。龙城热河蝎的发现,丰富了我国蝎类化石的记录,也让科学家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中生代的生物多样性,重建那个时代的生态系统。“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世界的大门。顺着热河生物群蝎化石的研究,我们也能解锁更多那个时代的生物‘朋友圈’。”黄迪颖说。

  龙城热河蝎化石目前保存在辽宁省朝阳市化石谷博物馆。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学术期刊《科学通报》上。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抗战英雄们挺立的脊梁,化为根植在血脉里的记忆。不愿忘却,是因为珍爱和平。不能忘却,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如今,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民族复兴不可逆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14亿多人民意气风发、信心满怀。
02
1937年9月,一位名叫王者成的中国父亲把这面“死”字旗交给即将上战场的儿子。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侵华日军头目板垣征四郎口出狂言,中国不过是一个拥有自治部落的地区加上国家这一名称而已。
02
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扫码翻开这本 还有永不熄灭的信仰火焰。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02
9月2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三场记者见面会,日本籍八路军老战士小林清之子小林阳吉,法国医生贝熙叶之子贝石涛,苏联元帅瓦·伊·崔可夫之孙尼·弗·崔可夫,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英国友人大卫·柯鲁克、伊莎白·柯鲁克之子柯马凯等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介绍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认识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02
9月1日,由中国铁建大桥局承建的新建重庆至万州高速铁路(渝万高铁)蔡家沟双线特大桥顺利合龙,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坚实基础。9月1日,由中国铁建大桥局承建的新建重庆至万州高速铁路(渝万高铁)蔡家沟双线特大桥顺利合龙,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02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通过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集铁皮石斛组培种植、加工销售、康养旅居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02
这是9月1日拍摄的位于成都市金牛区长庆路的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位于成都市金牛区长庆路,面积1400平方米,周围有多个小区,是一家由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集全托、日托、康复理疗、专业护理等为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02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30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首次集中展出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
01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银高铁包惠段于8月2日启动联调联试,计划于年内开通运营。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银高铁包惠段于8月2日启动联调联试,计划于年内开通运营。
01
8月30日,游人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水上森林景区乘坐竹筏游览美景(无人机照片)。秋日里,人们走出家门,亲近自然,乐享好时光。秋日里,人们走出家门,亲近自然,乐享好时光。
01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