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国小伙马库斯·德雷特斯(Marcus Detrez)在中国开启他的上海与北京之行。马库斯将这次在中国的行程称为“重走劳伦斯之路”,劳伦斯先生是马库斯的外公,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劳伦斯与家人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
马库斯这次随身携带了622张外公拍摄的老照片,并计划捐赠给相关单位,这些照片是外公当年用相机在上海与北京拍摄的,反映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和北京生活的场景,还有许多照片记录了当年侵华日军的暴行。而这批照片正在等待相关部门进行鉴定。(新闻回顾>>他带622张照片抵达,内容触目惊心!2个亲人被杀害)
重走当年外公之路,法国小伙来上海参观
2月18日晚上,马库斯和两位好友士杰(Bastien RATAT)、松松从北京坐高铁G27赶到上海,到上海已经是深夜23:35。
马库斯说,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想重走外祖父劳伦斯曾经去过的地方,对比照片中上海的今昔。他说,这次上海之行的行程还包括了外滩、外白渡桥、南京路、淮海路、龙华寺等地。
2月19日中午,马库斯一行三人来到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参观。参观完毕后三人在留言簿上用中文留言:“我们会告诉全世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马库斯向新闻晨报·021视频讲述了一段他们家族曾经在上海的往事:
一位名叫凯瑟琳的中国女士曾经与马库斯的外祖父外祖母一起工作,与他们亲如一家。然而这位女士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对待,受尽折磨并最终被活埋。
用中文留言“我们会告诉全世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位于光复路的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是上海重要的抗战纪念地,毗邻苏州河。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光复路21号,全称“四行信托部沪分部仓库” ,建成于1935年。它地处苏州河北岸、即西藏路桥西北角,是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原是由交通银行与北四行信托部兴建的联合仓库,被用作金城、大陆、盐业、中南四个银行储蓄会的堆栈,故称“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承载着上海悲壮的抗战记忆。1937年10月26日深夜至10月31日凌晨,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第一营420余名官兵,在中校团附谢晋元的率领下,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四天四夜,打退日军十余次疯狂进攻,毙伤敌200余人,这就是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振奋国人,震惊世界。上海有晋元路和晋元中学,以纪念这位抗日英雄。
马库斯在看八一三淞沪抗战战斗序列介绍
如今,四行仓库成为上海唯一一处在战场旧址上设立的抗战主题场馆。20世纪90年代中期,四行仓库被陆续改为商业市场和办公场地。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四行仓库从2014年起进行整体修复,并在西面1至3楼建设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2015年8月13日正式开馆。
日军轰炸闸北的老照片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老照片进行比对
马库斯拿出老照片进行比对
马库斯他对纪念馆展陈的物品和照片看得非常仔细。当看到多张日军轰炸闸北的老照片时,他向工作人员询问这照片的拍摄者是谁,并从箱子里找出一些老照片进行比对。当看到“八百壮士”的宣传时,他向工作人员询问当年坚守四行仓库中国官兵的人数是不是八百人。
马库斯戴白手套从箱子当中拿出照片
马库斯当天带着的手提箱据说是他外公使用过的,里面是外公拍摄的老照片。记者注意到,马库斯从箱子当中拿出照片时戴白手套。
展览现场的一张法语报纸号外
在一些老报纸的展品前,马库斯驻步停留,其中一张法语报纸引起了他的关注。版面上显示,出版日期为1937年11月25日,标题为“Quand la guerre fait rage”(中文翻译:当战争爆发时)。
从事文献资料研究的闵行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孙莺在看到报纸图片之后认为:“A la page”可能不是报纸的名字,而是法语报纸的号外,意思包括“在这一页”“最新的”“了解最新情况的”。
参观结束时,马库斯与两位好友商量之后,用中文在留言本写下中文留言“我们会告诉全世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记者注意到,落款为三个人的中文名字。
马库斯在留言本写下中文留言
离开纪念馆后,马库斯一行来到四行仓库西墙,并合影留念。整面西墙“修旧如旧”真实还原了1937年淞沪会战战斗场景。墙上的8个炮弹孔、420多个枪弹孔,全部按照原来面貌及实际位置还原。伫立墙下,当年的战火纷飞仿佛历历在目。
马库斯与两位好友在四行仓库西墙合影
当天下午,马库斯与两位好友还去了南京路,去南京路是源于当年他外公在这条繁华商业街有过不少拍摄记录。记者注意到,马库斯非常注重寻找和比对当年老照片拍摄的位置与今天的变化。他在南京路找到了一处与老照片相似的建筑。
“照片捐赠或者递交鉴定后,我们如能重新来这个地方,就一起再走一次这条路。”马库斯的好友松松说。
这批老照片背后都有故事,反映抗战前后的上海
马库斯的外公全名为罗杰-皮埃尔·劳伦斯(Roger-Pierre LAURENS),1914年3月9日生于法国图卢兹,曾在耶稣会寄宿学校学习,1930年代末,他前往越南,1935年秋天移居上海。劳伦斯在当时上海法租界工作,其职业可能是种植或相关行业的主管。1937年抗战爆发前,家庭生活较为优越。战后,劳伦斯辗转越南、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最终回到法国。1993年4月28日,劳伦斯去世,享年79岁。
马库斯在相关介绍资料当中表示,外公劳伦斯的子女确切生卒时间以及在上海生活的具体时间线尚不完全确定,只能以“家族记述”或“现存笔记显示”。
劳伦斯共有六个孩子,其中包括弗朗索瓦和马库斯的母亲西尔维。对于另外四位子女的情况,也有相应的记录。马克1936年出生,1937年随母亲抵达上海,目前仍在法国生活。让-皮埃尔1940年9月17日生于越南,因日军入侵印度支那,1941年4月5日在顺化去世。弗朗索瓦1941年2月17日生于上海,1942年5月14日死于上海,死亡原因疑为饮用受污染的果汁(疑为日军所发放),但具体情况不明。让-皮埃尔1943年3月6日生于上海,后来移居法国,2006年3月25日去世。
马库斯的外公劳伦斯拍摄的照片
从时间轴来看,劳伦斯一家来到上海生活的两年之后,抗战全面爆发。对于上海,马库斯并不陌生,据他介绍,外公当年曾经在上海工作和生活过,因此对包括南京路、徐家汇在内的一些地方非常熟悉,外公还掌握了多种语言,包括西班牙语、英语、普通话、上海话,以及部分俄语。马库斯非常肯定地向记者表示,外公确实会讲上海话。
2021年,马库斯在家中发现外公的这批老照片,并向母亲探询外公在上海的真实经历。第一批170张照片曾存放于巴黎的一处车库保险柜中,全部将被捐赠。第二批600张照片已整理出452张,也将被捐赠。这些照片曾在上海淮海路(原名霞飞路)冲印,部分照片曾在劳伦斯与法国家人的书信往来中寄出。
总计约700张的原始照片,记录了战前上海的日常生活以及战争后的的毁灭景象。第一批170张照片展示了日军犯下的战争罪行;第二批452张照片主要记录了上海日军占领时期的情况,包括外白渡桥、南京路、淮海路(原名霞飞路)、浙江实业银行仓库、徐家汇教堂、外滩。其中部分照片在北京拍摄,包括颐和园、十七孔桥等等。
马库斯的外公劳伦斯拍摄的照片
据介绍,这些照片反映了抗战爆发之前的上海,当时繁华的街景、家庭生活、市区风貌,展现当时的文化与经济繁荣;战争期间的上海,包括日军轰炸后的建筑、受伤的平民、日军的暴行以及日军占领后的上海。此外,从照片当中,还能看到劳伦斯在沪的家庭生活,他的子女、亲属及日常生活照片。应该说,这些照片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拍摄非常不易,特别是日军轰炸的照片,拍摄时非常危险。
对于这些老照片,马库斯的想法是:“捐赠给中国,希望它们能成为重要的历史见证,永久留存于中国的集体记忆中。”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上海曾是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发生地,作为抗日战争重要战场之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综合 | 新闻晨报 记者 严山山、021视频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