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生物如何打造其生态环境?国际最新研究发现掘穴和觅食证据

2025-02-19 20:55来源: 中国新闻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新网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生态学论文称,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检测水下7.5公里深处沉积物的生物痕迹,揭示出深海生物如何改造自己的环境。该研究分析使用了太平洋日本海沟的沉积物岩芯,发现深海生物掘穴和觅食的证据。

深海生物如何打造其生态环境?国际最新研究发现掘穴和觅食证据

本次研究的螺旋状白钙沸石痕迹化石(直径约1毫米)的断层图像,从浊流沉积的沉积层底部向下延伸。这些结构是由一种类似蠕虫的动物挖出的洞穴,后来被黄铁矿矿物填满。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介绍,超深渊(Hadal Zone)是海洋最深的部分,位于超过6公里的深度,由狭长的孤立海沟组成。对这些环境的生态系统人们所知甚少,对生物扰动(栖息生物对海底沉积物的改造)的了解更是有限,而这是影响营养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过程。此外,生物扰动生物体留下的痕迹(如洞穴)可以作为生态系统中生物行为的记录。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芬兰地质调查局Jussi Hovikoski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对太平洋日本海沟全新世沉积物中7.5公里深度的20个沉积物岩芯进行研究分析,他们使用X射线扫描沉积物结构,并结合沉积物本身的地质化学和粒度数据。这些岩芯能够证明沉积物是由重力流沉积,此类事件中,沉积物和其他物质由海沟边缘上方沉积到海底。

论文作者展示了深海沉积物起初如何被生物利用和扰动,这些生物利用了富含营养和氧的海底沉积物,早期的开拓者可能包括海参。他们认为,随着有机物分解,海底沉积物变得缺氧。生物定居的最终阶段特征是出现利用微生物群的无脊椎动物物种。

深海生物如何打造其生态环境?国际最新研究发现掘穴和觅食证据

本次研究的由淤泥或沙子沉入无结构泥浆中形成的软沉积变形结构(“假结节状泥”)的断层扫描图像。这些结构表明沉积物中含水量很高。在超深渊,软如汤底的沉积物局部阻碍了生物扰动。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作者总结说,他们本次研究记录和描述这些深海沉积物中的痕迹,对揭示这个鲜为人知的生态系统非常重要。(完)


[责任编辑:张魏桔]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洮河大桥是兰永临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大桥全长562.16米,主桥采用净跨400米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洮河大桥是兰永临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大桥全长562.16米,主桥采用净跨400米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
11
当日,2025年亚洲举重锦标赛女子55公斤级比赛在浙江江山举行。当日,2025年亚洲举重锦标赛女子55公斤级比赛在浙江江山举行。当日,2025年亚洲举重锦标赛女子55公斤级比赛在浙江江山举行。
11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光明网联合快手共同发起《健康享“瘦”当夏》主题征集活动。
10
近年来,辽宁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依托省内航空航天产业及区位优势,以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产业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重点,不断丰富应急救援、观光旅游、农林植保等“低空+”应用场景。
10
当日,随着55901次检测车从重庆东站驶出,新建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渝厦高铁重庆段)联调联试圆满结束,进入运行试验阶段。当日,随着55901次检测车从重庆东站驶出,新建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渝厦高铁重庆段)联调联试圆满结束,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10
新华社记者 侯昭康 摄  女子49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向林香抓举举起86公斤,挺举以103公斤顺利开把,但此后两次冲击108公斤失败,最终以总成绩189公斤获得抓举、挺举、总成绩三枚铜牌。
10
那曲,地处西藏自治区北部,因境内怒江上游支流那曲河而得名,也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今,市区主干道、公园、广场、居民家门口、苗圃试验基地里,一棵棵高山柳、云杉、沙棘扎根生芽,为这座城市增添生机。
09
当日,作为“十四五”国家重大交通枢纽工程的厦门翔安国际机场空管塔台主体结构正式封顶。据了解,厦门翔安国际机场计划于2026年底通航,届时,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5万吨、飞机起降38万架次的使用需求。
0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