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医生,我最近手又抖起来了,早上腿也迈不开步,晚上睡觉不能翻身,是不是毛病又加重了?我担心得整晚睡不着!”
作为一位帕金森病患者,62岁的王大伯(化名)时刻关注着自己的症状变化,刚过完年,他就找到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罗晨。
经过仔细问询和初步检查,罗医生排除了系统性感染、劳累、情绪不稳定等原因。王大伯一边焦急地讲述病情,一边翻找随身携带的森福罗、达灵复等帕金森药物,罗医生不禁疑惑问道:“大伯,你一个月前配的药,怎么还剩了这么多?”
王大伯支支吾吾回答道:“这不是来杭州配一次药不容易,我就每顿少吃了半颗药……”
王大伯病情加重的真凶终于水落石出,他私自减少了帕金森药物的药量,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不能保持一定水平,所以出现了症状波动。经过罗医生专业的病情评估与精确的药物剂量调整,王大伯帕金森症状逐渐得到了控制。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常表现为运动迟缓(穿衣、刷牙动作变慢,走路小碎步等), 静止时手、腿颤抖,强直(四肢僵硬感、沉重感,关节活动困难),姿势异常(颈部、躯干弯曲,身体前倾,走路时手臂不能自由摆动)等运动症状,和 抑郁(情绪低落,兴趣减少),嗅觉减退、便秘(排便次数少,排便费力,粪便干结), 睡眠行为异常(白天睡眠过多、夜间频繁觉醒、睡着后大喊大叫等)等非运动症状。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目前的首选和主要治疗方式,且需要长期服药。
据罗医生介绍,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像王大伯这样服药不规范的帕金森病人。除了自行减药、停药之外,很多病人每天服药的时间不固定,导致血药浓度不稳定影响了治疗效果。另外,由于帕金森是慢性病,病情会逐渐加重。有些病人忽略了定期门诊复诊,导致药物没有及时调整,继而病情控制不佳。
经过正月里的美食轰炸,医生提醒“帕友”们千万不要疏忽疾病管理,这四个温馨提醒,为您2025年健康助力!
1
尽量避开大鱼大肉,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如肉类、鸡蛋、牛奶等)往往也会影响美多芭、息宁、达灵复等药物的吸收,最好等药物起效后再与药物分开食用。建议上述药物应在 空腹时服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或遵照医嘱。每天的日进食、服药时间最好相对固定,不要忽早忽晚不规律。
2
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多食流质或推荐进食半流质,少量多餐,喂饭时用小勺,防止误吸、呛咳。尤其注意在进食蛋黄、果冻、糕点、水饺等质地松软的食物时,避免误吸。一旦出现误吸后窒息情况,立即 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3
“帕友”们大多有便秘的情况,加之假期饮食以荤菜为主,可能会加重便秘。建议保持每日饮水量 不少于1000—1500毫升(心肾疾病者遵医嘱),进食粗纤维食物(芹菜、韭菜、白薯、粗粮等),1—2日排便1次为宜,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通便药。
4
注意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久坐,增加运动,外出时穿轻便合脚的鞋,走路有节奏,转弯宜慢,预防跌倒。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