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杭州45岁的妈妈小梅(化名)总感觉喉咙不适,吞咽时有明显的异物感,连声音都变得嘶哑起来。起初,她以为只是普通的咽喉炎,并未太过在意。然而,几个月过去了,症状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
反而是在16岁女儿的再三催促下,小梅才前往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甲状腺髓样癌。
家中四人
接连确诊同一种癌!
刚做完手术,甲状腺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彭友提醒小梅,这种癌症极有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家族其他成员也要当心。小梅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父亲和叔叔都因 “甲状腺疾病” 离世,只是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具体病因一直没能明确。难道,这真的是笼罩在家族之上的“诅咒”吗?
想到家族中可能存在的遗传风险,小梅内心惴惴不安,急忙拉着16岁的女儿到市一医院,迫切想要知道宝贝女儿的检查结果。果然,不出意料,经过了一系列的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基因检测,女儿也被确诊为同样的“甲状腺髓样癌”。
值得庆幸的是,女儿的疾病处于早期阶段,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治愈希望!
很快,彭友医生为小梅的女儿也做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在医生的悉心指导下,她积极进行康复治疗,身体逐渐恢复。妈妈小梅在接受手术后,要继续接受局部放射治疗,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
一家人为何先后患癌?
RET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在甲状腺髓样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5%的甲状腺髓样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若有人患甲状腺髓样癌,出生时就携带了RET基因的突变,这种突变能够在家族中代代相传,使得家族成员患癌的风险大幅提升。
当 RET 基因发生突变时,会导致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失去正常调控,从而增加患甲状腺髓样癌的风险。因此,对于有甲状腺髓样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RET基因检测,以实现早期筛查和预防。小梅一家四口接连患癌,更加佐证了家族具有明显的甲状腺髓样癌遗传性。
早期没有明显症状
专家呼吁:大多数患者不必恐慌
甲状腺癌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通常是在体检的时候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小肿块、小结节。
不过,彭医生又解释道,大部分甲状腺疾病患者无需焦虑,甲状腺结节大部分是良性的,只有一小部分会发展为甲状腺癌,所以大多数患者不必恐慌。
即便是甲状腺髓样癌,在甲状腺癌中并不常见,仅占所有甲状腺癌病例的2%-5%。但是,25%的甲状腺髓样癌是遗传性的,出生时就携带了RET基因的突变,这种突变能够在家族中代代相传,使得家族成员患 MTC 的风险大幅提升。
假如不幸罹患甲状腺髓样癌,它的5年生存率89%,整体预后也很不错,治愈率很高。因此,不管是结节还是癌,要尊重科学和事实,做好定期检查。
日常生活中
怎样才能有效预防?
撇开遗传这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如何才能有效预防甲状腺癌呢?
据江苏疾控介绍,甲状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显示其发病与情绪、压力、生活环境和遗传等因素相关。预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职业防护措施,避免辐射因素过度暴露。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守则进行作业并对自身进行防护。普通人群尽量避免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辐射暴露。
2. 健康饮食,合理摄入碘。碘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应戒烟限酒,注意饮食均衡,限制红肉的摄入,少吃加工肉制品,不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
3. 增加运动,合理疏导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现代人群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容易使人出现烦躁和压抑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和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生活中应该扩大交友圈,或通过运动,缓解紧张情绪。
4. 高危个体定期筛查。甲状腺癌高危人群为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童年期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甲状腺结节大于1厘米伴有淋巴结肿大人群和低碘或高碘饮食人群。上述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甲状腺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综合:健康杭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日报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