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青
互联网有一类视频被称为“举牌”,按照粉丝的要求,主播会手持写有祝福语或表白语的牌子,通过镜头传递情感。但在流量竞争之下,这种趣味互动越来越低俗化,甚至变成了网络软色情活动。主播将身体的各个部位变成展示板,从“腿举”“手举”到“胸举”“私举”(私密部位举牌),不同的身体部位对应不同的价格,内容也从正常的祝福语变成了充满性暗示的文字。一些未成年人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其中,做起了拍摄“擦边”视频的“举牌”主播,在视频拍摄、代理售卖和渠道引流的整个链条中,成了被剥削的“性资源”。
在网络世界中,未成年人作为最脆弱、最易受伤的群体,常常成为不良行为的受害者。心理咨询师朱晓辉认为,这部分孩子“自体感薄弱”,最在意的是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他们处在建立自我认同感的重要阶段,渴望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寻求外界的认可与赞美。网络世界里的流量、点赞、粉丝数,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却很可能成为他们衡量自我价值的重要标准。
还有一些未成年人则是想通过做网红挣钱,那些网络大V们展示出来的生活,让他们误以为成功唾手可得。可是,连学业还没完成的未成年人,又能拿什么吸引他人的关注?于是,通过展示自己的身体快速积累粉丝和收入,就成了充满诱惑性的捷径。
未成年人涉世不深,冲动爱冒险,对风险认知严重不足。正如一位接受采访的未成年举牌主播所说,她一开始认为,线上交易“又不是真的”,不会有实际伤害。但无论是对虚拟认同的依赖,还是对挣快钱的向往,都会让未成年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危险的境地。
性教育匮乏,也是让他们身陷险境的重要原因。许多家庭和学校都未能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性知识指导,使他们无法自主塑造出健康成熟的心理,在纷繁的信息中迷失,误把诱惑当认同,把性感当成熟,把暴露当勇敢,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不明白什么是必须说“不”的底线。
一方面,给身体标价的行为,是自我矮化之举,让他们很容易成为网络暴力和性骚扰的对象,甚至被一些扭曲阴暗的成年人盯上,成为他们的猎物;另一方面,他们自身也可能在利益驱动下,逐渐模糊道德与法律的边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让未成年人免受网络软色情的侵害,需要法律强有力的保护。要知道,诱导未成年人拍摄“擦边”视频,已经涉嫌违法犯罪。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或者持有有关未成年人的淫秽色情物品和网络信息。任何利用未成年人进行色情内容制作或传播的行为,都是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严重侵害。另外,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通信方式,对未成年人实施性暗示、性挑逗或性诱导的行为,即使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也可能构成隔空猥亵犯罪。近年来,最高检通过发布报告、列举真实案例,明确了隔空猥亵的违法犯罪性质,表达对相关犯罪的零容忍。
因此,平台在相关内容甄别和监管方面,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比如,面对那些试图逃避监管的行业“黑话”,应该有更敏锐的识别能力。对“擦边”视频,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和“学生”标签,要有更具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与司法部门形成监管合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治理“举牌”视频乱象,不能只依赖平台的审查和法律的制裁。国家相关部门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关闭了大量违规账号和平台,短期雷霆措施固然有效果,但这些行动只是事后监管。从预防的角度说,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综合施策。
部分未成年人为什么在网络中失去判断力?“圈子文化”为什么让他们深信和迷恋?他们的价值观是怎么逐渐偏移的?这些才是家庭和学校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帮助孩子们构建起正确的自我认同和健康的性观念,也是教育必须完成的任务。可惜,有些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学业支持,有些学校只关注升学率,面对新兴网络文化时只堵不疏,面对孩子的所谓“叛逆”,缺乏必要教育能力。
家庭温暖的陪伴和爱的滋养,让孩子获得踏实且充分的安全感,不必在网络世界里寻求虚幻的价值认同;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帮助青少年提升网络素养,学会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去芜存菁;社会也应该积极营造抵制软色情的舆论氛围,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构筑一道坚固的保护屏障。(马青)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