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先下后上”的规定
几乎每个上海人
都耳熟能详
然而
最近有不少网友发帖称
这么好的规定
大家怎么就不遵守了?
引发了不少共鸣
不仅有乘客不遵守这条地铁规则
就连车站广播也不再提示
早高峰地铁站
车站广播已无“先下后上”
上下车多为“边上边下”
实际情况如何?
近日
记者随机乘坐上海地铁多条线路
发现“先下后上”的提示的确不见了
站台广播只剩下
“上下车当心缝隙,请注意脚下安全,
门灯闪烁时请勿上下车。”
上午8点
记者在地铁13号线长寿路站看到
早高峰客流最集中的时段
站台上
几乎所有的乘客都按照指示
在屏蔽门两侧候车
留出车门中间通道
但在列车到站后
上下车的秩序
就变成了“边上边下”的格局
↓↓↓
下车乘客→从车门中间鱼贯而出
上车乘客→从车门两侧上车
由于车厢内也较为拥挤
车门口还常挤着不下车的乘客
导致两米来宽的车门
经常有四五名乘客同时进出
免不了出现人流对冲
在汉中路站
情况也大致类似
为了维持好上下车秩序
站台上增加了
“先下后上”的人工播报
但“边上边下”仍是主流
面对这样的情况
不少老年乘客为了安全
选择在站台上等候
“避其锋芒”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
几乎所有乘客都表示
了解“先下后上”的规则
且他们普遍表示
“先下后上”是为了减少对冲
带来的安全隐患
不过早高峰时间宝贵
其他乘客一拥而上时
仍能淡定等待乘客全部下车后
再进入车厢的
寥寥无几
2月10日工作日早高峰期间的9号线徐家汇站,记者更是亲历了一场上下车乘客的小冲突。列车门一开,上车的乘客就从中间和两边挤了上来,将下车乘客挤得找不到方向,只能大喊“先下后上懂不懂”,然后用双手强行开路进而引发口角。
但在上午十点,记者在高峰已过的汉中路站观察发现,大多数乘客仍然遵守“先下后上”的规则,耐心地等待上车。
运营方:删除提示事出有因
仍旧倡导文明乘车
2006年曾有报道,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高峰时段“请乘客们先下后上,有序乘车”这句宣传语的播放频率达到每分钟近10次。
为何现在站台不播报
“先下后上”提示语?
2月13日,上海地铁运营方表示,列车进站后自动触发的广播的确不再播报“先下后上”,从优先级更高的安全角度考虑,播报“上下车当心缝隙,请注意脚下安全。门灯闪烁时,请勿上下车”;但车站还是会根据站台的实际客流,人工进行“先下后上”提示。运营方表示,变更的原因之一是有乘客反映地铁播报内容过多,影响获取到站信息。
今年3月1日,新版《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将开始施行,第五条仍旧保留了“乘车时应当先下后上”。
网友热议:怎样上下车才合理?
记者观察发现,上海地铁早高峰期行车间隔短。一些站点的上下车时间仅有10秒左右。有乘客担心,客流量大时,如果等所有乘客下车后再上车,会耽误时间,导致自己上不了车。
务实派网友指出
高峰期部分乘客下车迟缓
是乘客选择
“边上边下”的原因之一
但也有支持强化秩序的网友
呼吁建立“不文明数据库”
通过人脸识别公示违规者
通勤族分享策略
“提前几站挪至车门
否则根本挤不下地铁”
还有网友来支招
可以参考公交车的上下方式
一个车门上,一个车门下
就不会产生对冲
综合网友建议来看
一方面
下车的乘客要提做准备
另一方面
地铁开关车门时间还应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这样才能保证
“先下后上”有序通行
对于“先下后上”情况不理想
车站负责人坦言
一列八节编组的列车
有三十多扇车门
光靠几名站务员管理
免不了顾此失彼
其实“先下后上”的规则
从第一版《地铁乘车守则》便已存在
且一直为广大乘客熟知
本质上
它反映出乘客之间互相尊重、
共同维护良好秩序的良好风尚
广播提醒与否、站务员管理与否
它都理应存在于每位乘客心中
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者:翟煜森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