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新电梯就是好,看着舒心,用着放心!”北京市东城区永外街道某小区,拄着拐杖的李大爷按下锃亮的上行键,对身边的老邻居说。
“可不是,以前那老电梯总出状况,不敢坐呀,还不如爬楼。”
“多亏了那天的法官,真专业!真办实事!咱再也不愁上下楼了!”几位老人说笑着,走进电梯。
2024年底,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天坛人民法庭副庭长邵一峰接到了永外街道调解员打来的求助电话。依托东城区委政法委领导下的矛盾纠纷“梯次递进,一体调处”工作体系,他持续对接街道及其社区的纠纷防治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邵法官,我们这儿又吵起来了!因为电梯改造,居民和物业公司吵过好几次了,我们调解了几次都不成。大伙儿都想早点坐上新电梯,但又达不成一致意见,您给指导一下吧!”
经过沟通邵一峰了解到,这个小区的电梯老旧需要更换,然而,由于公共维修基金余额有限,部分居民对于造价、招投标流程和垫资方式等问题提出质疑,而物业公司则认为一切都是按照规定来的,并没有不妥的地方。双方对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和程序不了解,加上彼此不信任、分歧较大,导致始终无法确定具体方案,电梯改造迟迟无法开工。
“咱们可以组织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坐下来聊一聊,我会为咱们的调解提供指导。为大家释法答疑,尽快消除分歧,尽早更换电梯,满足居民的实际生活需要。”邵一峰说。
为更好指导调解,在认真查阅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搜集整理老旧小区电梯改造案例、向审理相关案件多年的法官进行请教后,邵一峰带着法官助理,骑着电动自行车来到社区。
调解现场,几方围坐在一起,再次就电梯更换进行沟通。公共维修基金如何使用、物业如何保障业主的知情权、业主共同决定事项如何通过……邵一峰带来的法律规定、案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的指导下,电梯改造面临的法律问题被一一解答。调解员进一步从大家都希望尽快装上新电梯的共同需求出发,引导各方理性协商电梯更换事宜,并对难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沟通,业主委员会的疑虑逐一被打消,物业公司也明白了如何让流程更加规范透明,双方信任逐渐建立,也初步达成一致意见。
“有法官这么专业的指导,咱们也没必要再纠结了,我们尽快拿出方案,争取早点换上新电梯。”物业公司当场表示,业主委员会也表示将积极配合开展工作。
看着事情向好的方向推进,调解员终于松了口气。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升级形成诉讼,邵一峰也觉得这一趟来得值。
春节前夕,邵一峰得知,小区里已经换上了一部新电梯,更多新电梯的安装也在逐步推进。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第4项位于东城区的世界文化遗产,7.8公里壮美中轴纵贯首都核心区,15处遗产构成要素中有12处坐落在东城区。
如何为做好中轴线申遗保护的“后半篇文章”提供司法保障?东城区法院持续探索实践,以办案履职守护中轴线文脉传承发展和民生福祉为主线,打造“和合·中轴”法院文化建设品牌,出台21项保障举措。将23个诉调对接工作站、25个普法驿站打造为中轴线上融合法律知识宣传阵地、社情民意收集阵地、矛盾纠纷化解阵地于一体的一站式多功能平台。
同时,作为北京法院涉文化领域审判特色人才高地,东城区法院组建8个助力中轴线高质量发展特色审判团队,充实到纠纷化解和依法治理一线,将司法智慧融入中轴线保护各层面。穿梭于钟鼓楼、明清皇城墙遗存、天坛、永定门城楼等中轴线遗产区及缓冲区的“背包法官”们,成为中轴线上一道靓丽的“枫”景。
“中轴线不仅是城市格局的轴线,也是居民生活的轴线。”邵一峰说,“用司法守护中轴线上的烟火气,才能让大家更好感受中轴线上的多彩生活。”
转自:人民法院报
作者:王筑红 杨晨晖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