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绘中国·中国经济一线观察丨新质生产力热潮持续涌动

2025-02-15 11:06来源: 新华社

  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国产大飞机C919开启沪港定期商业航班,“华龙一号”漳州核电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从广袤西部到南方海滨,新质生产力热潮持续涌动,勾勒出中国经济新图景。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各地各部门谋新策、出实招,各行各业主动作为、向新而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积蓄提质升级动能。

  2025年1月7日04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都鑫鑫摄)

  2025年1月1日0时17分,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迎来新年“开门红”,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图为建设中的漳州核电站(2025年1月1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发(漳州核电供图)

  2024年11月6日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赛力斯超级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这是2024年12月31日拍摄的玛尔挡水电站(无人机照片)。2024年12月31日,国家能源集团宣布,公司旗下青海玛尔挡水电站全部机组当日并网发电。这是黄河流域海拔最高的水电站,也是黄河上游青海段首个千万千瓦级“水风光蓄”全清洁能源一体化基地的核心工程。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2024年11月14日,在位于广西柳州的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厂,机器人为新能源汽车装配挡风玻璃。新华社记者金皓原摄

  2025年1月1日,在香港国际机场,嘉宾和机组人员代表在庆祝活动上合影。当日,国产大飞机C919开启沪港定期商业航班。新华社记者朱炜摄

  2024年12月29日拍摄的CR450AF动车组样车。当日,运营时速400公里的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发布,这标志着“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将极大提升中国铁路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进一步巩固扩大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2024年12月29日拍摄的“探索三号”入列仪式现场。当日,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抵达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并正式入列。新华社记者赵颖全摄

  2025年2月5日,“劳动者”“荆楚”“神农”“天问”“楚宝”等10款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在湖北“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上集中亮相。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制作:罗晓光 郑雅宁

  新华社摄影部

[责任编辑: 黄童欣 ]
阅读剩余全文(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