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是衡量一座城市经济实力的指标之一。
随着各大城市相继发布经济运行数据,最新版“GDP万亿城市”排行榜出炉——从总量看,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和南京排在前十位。北方经济总量第一的地级市山东烟台,凭借地区生产总值10782.83亿元,居第26位。2023年江苏常州、山东烟台携手跻身“GDP万亿之城”。
2024年的城市经济比拼,堪称一场“大型赛马”,以城市群为板块的竞争尤为激烈。
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天津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843.1亿元,距离迈上“五万亿”新台阶仅咫尺之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鑫用“形稳、势好、质优”三大关键词,描述首都交出的这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
据媒体报道称,经初步核算,河北唐山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3.9亿元,成为第27个跨上万亿元台阶的新成员。如此一来,京津冀城市群“万亿之城”实力进一步增强。
视线来到山东半岛城市群,青岛、济南、烟台发展势头强劲,“新晋生”烟台以超过6%的经济增速稳稳站住脚跟。
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济烟青三核引领的发展格局,要求“提升济烟青三个万亿城市能级,持续提高要素集聚能力和城市竞争力影响力”。紧接着,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烟台发出再踏新程的号召: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发展形势下,不能踯躅于过往成绩,而要通过对发展大环境及自身现状与优势的研判,借势找到突破口。
向西。成渝城市群中,重庆赶超广州、跻身全国第四城,成都则始终保持着高频节奏拼经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万亿城市”武汉、长沙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精气神,分别冲刺3万亿元、2万亿元。
粤江平原上,珠三角城市群上榜城市仍为深圳、广州、佛山、东莞。
从总量看,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占比广东省六成,经济大市挑大梁作用明显。从增速看,深圳以5.8%的增速居广东省首位、高于全国(5%),这主要得益于其在工业和外贸等领域的强劲表现。数据显示,深圳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进出口增长16.4%;广州、佛山经济运行企稳。广州市统计局分析认为,2024年,面对新旧动能转换阵痛凸显、有效需求释放不足、市场预期趋向疲弱等多重挑战,广州全力以赴推动稳增长政策发力见效,在新动能不断蓄势聚力的支撑引领下承压前行。
纵观过去一年这场“万亿之城”的大比武,“长三角城市群”武力值怎么样?拼搏2025年,哪些城市又能入局,提升战力上限?
2024年,长三角共有9座城市GDP突破万亿元,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常州。
假如从力量、速度、潜力三个维度来评判,武力值“戴布拉图”直观可见——
力量上,长三角“万亿之城”经济总量为19.22万亿元,超过全部“万亿之城”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单一城市中,上海2024年经济总量达到53926.71亿元,成为全国首个5万亿城市,头部选手实力从“高”升至“更高”。
速度上,苏州、合肥、南通、常州增速达到6%及以上,全部9城中杭州、南京略低于全国增速。面对“标兵渐远、追兵渐近”激烈竞争态势,南京、合肥等城市坦言:要增强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力争上游的责任感。
潜力上,温州、徐州与北方城市大连的较量正处于白热化阶段,摩拳擦掌等候上场继续一较高下。数据显示,2024年,温州经济总量为9718.8亿元,徐州经济总量为9537.12亿元,大连经济总量达9516.9亿元。而增速却有差异,温州、徐州均超过6%,高于大连5.2%。而在更外圈候补选手中,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有“8000亿级”绍兴,“7000亿级”扬州、盐城、嘉兴和泰州。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划之年,中国城市争先进位的号角已然吹响。眼下,各地正拼抢发展先机,纷纷奏响“春之声”、冲刺“开门红”。在未来的岁月中,城市会如何在一场又一场经济大比武中带来惊喜,于历史舞台上谱写崭新的高质量发展篇章,值得期待。
转自:交汇点新闻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