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草坪、礼堂……
婚礼还可以在哪里举办?
近日
在安徽合肥庐江县
“90后”新农人夫妇
就将他们的婚礼现场搬到了蔬菜大棚
完成了一场既接地气
又有意义的终身之约
网友纷纷留言
“百年好合,棚必生辉!”
将婚礼搬到蔬菜大棚
据新郎徐环介绍,最开始的时候,夫妻二人为举办婚礼在县城预定了酒店。由于档期一直排不开,且饭店的菜品以预制菜为主,价格也超过了预期,这让夫妻二人的婚礼选择陷入了一个“难题”。
在万分焦急之际,徐环突然想到了自家的农场。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徐环第一时间咨询了他爱人和岳父的建议。徐环回忆说:“他们非常支持在大棚里办婚礼,特别是我老婆,她说,咱们既能办得好,而且很热闹,最后还能给咱省点钱,为小家庭减少一部分开销。”
既暖和又温馨
“在大棚里办婚礼,其实难度系数还是比较高。大棚很简陋,需要认真装扮。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和时间,筹备了半个多月,从买材料到布置装饰,最后给它布置成后来的样子。”徐环介绍。
步入婚礼现场,一条鲜艳的红毯向大棚入口蜿蜒铺展,巨大的拱形气球“列队”向新人表示欢迎。大棚的上空,一面面彩旗与红灯笼交相辉映,随风飘扬。每一张餐桌旁精心摆着大大的“囍”字。还有独家定制的婚礼背景板,心意满满。整个蔬菜大棚里,红色气球紧密排列,质朴中尽显浪漫。
徐环说:“户外零下6度,还刮着大风,但是我们大棚里20多度。酒席邀请农村大厨现做,暖和又温馨,特别接地气。”
新农人的仪式感
除了温馨之外,这次婚礼对两位新人来说更有别样的意义。
2019年,徐环返乡创业,主要从事瓜果蔬菜种植。作为一名新农人,徐环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婚礼跟自己的职业身份很搭配,可能很多年后会觉得更值得回味。”
婚礼结束后,亲朋好友将婚礼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上,收获了百万网友的关注和点赞。以蔬菜大棚为背景,以田间作物为见证,大家被这对新人的独特创意所打动,纷纷献上了自己的祝福。对此,徐环表示,没想到这个“意外之选”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未来,夫妻二人将会继续在农业行业深耕,打造自己的农业品牌,将当地的优质农产品推广到更大的市场。
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带回了新潮流,乡村婚礼的面貌越发丰富。
婚礼现场变游园会
2024年10月2日下午4点58分,在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梨峪口村的广场上,一场“四无”婚礼简约温馨又充满惊喜。
婚礼仪式不设置早午场,因此无接亲、无婚车,双方父母及亲友自行驱车前往现场;并且,婚礼上无钻戒、无豪华仪式,新郎的好友主动担当主持,主打简约风格。这场婚礼虽“简约”却不“简单”,现场处处充满乡土元素以及新人对自己婚礼的“别样”设计。
婚礼现场背靠着西河镇田庄水库,湖光山色,景色迷人。为丰富宾客体验,新郎新娘在婚礼现场精心设置了越野摩托体验区、拾忆童趣游玩区、游戏零食自助区、打卡祝福区、棋牌娱乐区、篝火烟花区,让亲朋好友沉浸其中的同时,还能尽享乡间美食和山村夜晚的美景。
不仅如此,婚礼冷餐会上的食材全部为西河镇当地的农特产品。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婚礼,让来宾既饱了口福,又全面了解了西河特色农业,可谓是一场“西河风味”十足的婚礼。
经济环保又有情怀成新趋势
在社交媒体上,“老家婚礼”词条下的一幕幕温馨场景引发了不少年轻人对返乡办婚礼的共鸣,获得了2400多万浏览量。
经济环保又兼具情怀的返乡婚礼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浪漫。
山东胶州市铺集镇沙河村,在市区工作的年轻村民选择返乡在村委会的“喜事大厅”举办婚宴,只需支付每人50元的餐费;河北石家庄市无极县彭家庄村,“90”后新人选择回到家乡举办麦田主题婚礼,在从小玩耍的田埂上“编织浪漫”;家住陕西省蓝田县三官庙镇的葛雄飞与妻子,在荞麦岭上缔结婚约,举办形式简单、文化味浓的“蓝田新婚礼”……
删繁就简浪漫不减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青年中,78.4%的支持举办极简婚礼,63.4%的认为极简婚礼应取消婚闹等不良习俗。在婚礼流程方面,受访青年觉得最没有必要的内容依次是:堵门等恶搞游戏(62.9%)、婚闹等习俗(56.7%)、冗长繁琐的仪式(50.5%)。
年轻人是农村“婚事新办”的主人公,也是推进乡村移风易俗的主力军。在浙江省平湖市,新郎黄涛和新娘卫雅侨举办了一场花费仅5000元的“极简婚礼”。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的“客家有囍 情定会昌”主题婚礼上,新人完成了简单的婚礼仪式后,在公园栽下“甜蜜树”,让绿水青山见证他们的爱情……
将婚礼删繁就简的举动,不仅不减爱情的隆重,反而彰显当代年轻人向陈规陋习、大操大办等现象勇敢说“不”的青春风采。
(综合:中安在线、庐江县融媒体中心、大众新闻、农民日报等)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