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北“硬”南“软”有了科学解释

2025-02-10 10:04来源: 人民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小麦有上万年的驯化历史。前不久,我国科学家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小麦品种分化的关键区域,并揭开了小麦演化的奥秘,相关成果刊登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该研究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学勇团队联合国内外科学家共同完成。

  小麦基因组极为复杂,经过长期培育,育成的品种丰富多样。张学勇介绍,科研人员挑选了17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对它们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进行从头“组装”,最终得到了高质量的基因组数据。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染色体跨着丝粒区域是小麦品种分化的核心区域。

  科研人员分析,我国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国外品种。这背后可能有个原因:我国小麦商业化育种发展的速度相对没那么快,在一定程度上让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得以保留,品种的韧性也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一发现有望为以后调整作物育种体制提供参考。

  冬麦和春麦是怎么分化出来的?科研人员通过分析春化基因VRN—A1拷贝数的变异情况找到了答案。联合团队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郭伟龙介绍,小麦的祖先种,像野生四倍体、栽培四倍体,基本上都是“春性”类型,体内基本只携带一个VRN—A1基因拷贝。后来,普通小麦发生了“冬性”突变,VRN—A1基因的拷贝数也出现了变化,小麦的抗寒性也随之改变。

  该研究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小麦地域饮食习惯潜在造就了小麦北“硬”南“软”。张学勇解释,小麦籽粒的硬度是影响面团结构的关键遗传因素,它受Pina和Pinb两个基因控制。当这两个基因中任何一个发生突变或者丢失时,籽粒硬度就会提高,用这样的小麦制作烘焙食品,口感会更好;要是两个基因都正常,就更适合加工馒头这类松软的食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将推动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研究迈入大数据时代,加快重要基因的挖掘与利用。(喻思南)

[责任编辑: 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靠泊青岛国际邮轮母港,正式拉开爱达邮轮中国海岸巡游的序幕。当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靠泊青岛国际邮轮母港,正式拉开爱达邮轮中国海岸巡游的序幕。
07
清明假期,人们走出家门,亲近自然,畅享美好春光。清明假期,人们走出家门,亲近自然,畅享美好春光。清明假期,人们走出家门,亲近自然,畅享美好春光。清明假期,人们走出家门,亲近自然,畅享美好春光。
07
这是4月6日拍摄的贵州省锦屏县固本乡2025年新民片区三月初九牯藏节斗牛民俗活动现场(无人机照片)。当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固本乡举办2025年新民片区三月初九牯藏节斗牛民俗活动,来自各苗乡侗寨的人们齐聚斗牛塘,斗牛欢庆牯藏节。
07
清明时节是春茶采摘旺季,茶农在茶园内忙碌,采制新茶供应市场。清明时节是春茶采摘旺季,茶农在茶园内忙碌,采制新茶供应市场。清明时节是春茶采摘旺季,茶农在茶园内忙碌,采制新茶供应市场。
06
随着气温回升,候鸟陆续北归,黑龙江省各个自然保护区和候鸟栖息地众鸟翔集,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随着气温回升,候鸟陆续北归,黑龙江省各个自然保护区和候鸟栖息地众鸟翔集,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
06
4月5日,在新疆吐鲁番雅尔湖石窟里,游客在欣赏壁画。新华社发(刘健 摄)
06
清明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清明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清明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05
清明假期,人们来到户外踏青、赏花,感受美好春光。
05
4月4日,清明假期首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的AI智能机器人科普展成为亲子活动热门场所,家长与孩子一起体验智能机器人前沿产品,共同探索智能科技奥秘。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4月4日,清明假期首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的AI智能机器人科普展成为亲子活动热门场所,家长与孩子一起体验智能机器人前沿产品,共同探索智能科技奥秘。
05
当日,宁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1600多名师生凌晨5点从学校出发,徒步前往位于彭阳县的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长眠在那里的391名烈士,全程往返共108里。
04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