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期,家住江苏盐城大丰区的吴阿姨收到了一份陌生快递文件,里面有一份“专项扶贫资金发放通知书”。这份通知书声称,吴阿姨可以领取高达300万元的“数字乡村扶贫资金”。然而,她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诈骗分子的圈套。
毫无防备的吴阿姨通过文件上的二维码加入了一个群聊。在这个群里,许多群友声称已经收到了扶贫款,还有三位热情的“客服”人员为刚刚进群的她提供指导。因为不停地看到群里的群友收到了扶贫款,吴阿姨彻底失去了辨别能力。对于“客服”人员的要求,她都一一照做。
当事人吴阿姨称,客服要她的手机号、银行卡号、身份证号,个人信息,他要核实身份把款项打给她。吴阿姨没有多想,后来就把这些信息发给了诈骗分子。
警方表示,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这些虚假的“群友”和“客服”,营造了一种真实可信的氛围,让吴阿姨逐渐放松了警惕。
先汇入再转出 受害人取款引起银行警觉
吴阿姨加入群聊被要走个人信息,这只是诈骗的开始。接下来,诈骗分子以“包装流水”和“忠诚度测试”为由,先将一笔3万元的资金汇到吴阿姨的账户里,然后再引导吴阿姨将这笔钱从自己的银行账户取出,汇入到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中。然而,在吴阿姨按照对方的指示到柜台取钱的过程中,引起了银行工作人员的警觉,银行果断联系了公安机关。
接到报警后,当地警方迅速核实这笔钱的汇款线索,确认了这笔3万元资金实际上是另一名电诈受害人李某的被骗资金。随后,办案民警便与受害人李某取得了联系,并跟她说明情况后,将3万元全部原路退至李某账户。
办案民警介绍,这起案件的核心不是直接骗吴阿姨的钱,而是往吴阿姨的账户打钱,所以受害人就觉得肯定没有风险。其实诈骗分子的真实目的,恰恰就是让吴阿姨帮忙转走骗来的资金,本质上就是洗钱。而吴阿姨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他们的帮凶,成为了电信诈骗的工具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有关规定,非法出借电话卡、银行卡等给他人使用,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而本案中吴阿姨出借银行卡给他人的行为幸好被及时制止,并及时协助警方挽回了受害人的损失,警方对她不予处罚。
警方提示:国家福利政策有正规渠道和流程
诈骗分子无孔不入、套路重重,老百姓该如何防范?来看警方的提醒。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国家的各类福利政策均有正规的申请渠道和流程。这些政策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通知和领取。因此,对于任何声称可以领取高额福利或奖励的通知,都应保持冷静,仔细核实真伪,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
警方提醒,在下载和使用金融类App时,同样需要谨慎行事,务必选择正规渠道,并仔细核对App的资质和相关信息。
民警提示,金融类App在手机应用市场的上架审核十分严格,需要提供相关资质证明。由于虚假App无法在正规应用市场上架,诈骗分子通常会通过发送网址链接或二维码的方式诱骗受害者下载。这些虚假App往往隐藏着恶意软件,能够窃取用户的公民个人信息。
此外,公民需要合法使用银行卡、电话卡。这些卡片是个人财产和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切勿随意出租、出借或出售给他人。一旦这些卡片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会成为他们实施诈骗的工具。同时,大家还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账户密码,避免在不安全的环境下使用或泄露给陌生人。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