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上,李大爷脸色苍白、眼神涣散……作为一名罹患肠癌的老人,“破罐子破摔”是李大爷留给网约护士高占伟的第一印象。
李大爷长期化疗,需要每隔几天换一次药。只是换药这件事,因李大爷虚弱的状态不足以支撑其在医院和住所之间往返,成了一件“麻烦事”。
就在第一次接单上门换药时,高占伟就看出,老爷子的病不仅在身上,更是在心里。
通过唠嗑的方式,高占伟和李大爷渐渐熟络起来。若干次上门护理后再次见面,因为高占伟这个“外人”不断陪伴式“唠嗑”,李大爷“容光焕发”,连家属都啧啧称奇。
以下是高占伟的自述:
护士还有男的?
有一项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几百万护士中,男性护士只占3%。我觉得这个比例应该是对的。我当年学习护理专业时,差不多有80名男同学,现在一半都转行了。
因为稀缺,男护士成了医院的“香饽饽”。毕业后,我进入了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在呼吸重症监护室从业7年。
最初在病房时,很多患者见到我,开口都是:“大夫您好。”
我记不清我给患者解释过多少次,我并不是医生,而是护士。但大量患者都会继续问出下一个问题:“男孩做护士干吗?”
其实,男护士最大的优势在于体力。例如参与搬、抬病患,不排除进行心肺复苏、骨折牵引等处置,面对体重较大、瘫痪的患者,男护士也更有优势。
在北京,急救中心救护车上普遍都会配置男护士跟车。而在医院场景中,像重症监护室,承担医院多个科室介入检查或手术的导管室等,也有不少男护士在执业。
高占伟工作照。图/受访人提供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因此,手机上诞生了一些网约护士平台,我在同事的推荐下开始尝试兼职“吃螃蟹”。
同事告诉我,换尿管、胃管、打针、化验……什么项目都有,几乎囊括了我在重症病房的所有护理操作。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平台上完成了注册。
你有证吗?会不会啊?
很快,第一个护理服务订单就来了。
第一单护理,是为一位白血病患者进行PICC管路换药。病患住家环境不容易做到完全无菌环境,所以在给病患进行换药前,我反反复复对场所进行了好几次全面的清扫和消毒。
算上往返病患家中的时间,那一单我总用时3个小时,赚到了260元。虽然收益还算可以,但是的确比较耗费精力。
更重要的是,网约护士没有想象中的好干。当护士在医院的时候,有医院这个天然场所做依托,病患会默认医生、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而网约护士则完全不同,家庭场景下,市场的认知度、接受度也有很多差异。
所以每次上门,我都需要带好部分对应相关的资质证书,以便随时“自证清白”。
高占伟(左)上门抽血。图/叶珠峰 摄
即便是我掏出了证书,还是有部分客户对我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活男的来干合适吗?你做得好吗?”
有一次我上门为患者打针,在出示全套证件后,家属持续不断在我耳边质疑我,甚至在我注射的那一瞬间,“碎碎念”仍然没有停下。
“这针打太猛了吧?”“针眼怎么和上次不一样?”“这血颜色怎么这么深?”……
我可以确定的是,所有操作都是完全符合流程规定的。在推药的过程中听到质疑,也只能暂时强行保持镇定,克制不说话,但仍然不免产生紧张情绪。
所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进行每一个项目操作前,都要做好标准化流程步骤,并且需要同步对客户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试图在流程上把专业问题讲清楚。
然而,依然有人对我不放心。有一回,病患家属甚至往我身上喷酒精,说是要给我全身消毒……我心里很受伤,但也理解。护士提供的是和病人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服务,家属是会更谨慎小心的。
一开始是零敲碎打,后来单子多起来了。2022年全年,我做了超过200单。
成为单王之后
去年9月,新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营期间,我第一时间注册报名,短短几个月,我竟然成了平台的“单王”。一个月时间,我就服务用户将近150次。
更重要的是,我曾经努力学习的知识,在新平台终于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我不仅是一名持证护士,还是一名经过专业培训、通过考核的持证呼吸治疗师。呼吸治疗师的专业特长之一,就是会调试医用和家用呼吸机。据我了解,全国具备这个资质的人不多,在我们医院,我也是目前唯一一名获得该证书的护士。
呼吸治疗师是一个新兴职业,具有医生和护士的双重属性,市场需求极大。一方面,呼吸治疗师需要掌握专业的呼吸内科等跨学科的医学知识、协助医生对病患诊断治疗,另一方面,则需要掌握一定专业临床操作、护理技能,包括呼吸监测、气道管理、心肺康复,呼吸机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高占伟准备为互联网用户测量血糖 图/叶珠峰 摄
近年来,除了医院重症病房使用的“有创呼吸机”外,以改善打鼾为主要作用的家用呼吸机也开始普及。呼吸治疗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氧合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呼吸机的相关参数。
没想到,在新平台,调试呼吸机居然成为我占比量最大的订单,我的技能正好吻合了当下的市场需求。
成为“单王”,让我感受到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一道理。
随着成为“单王”,我收到了一份新的工作邀约。未来我除了兼顾继续在一线接单,还要去对网约护士这个群体进行相关研究和运营,力争能结合我自身的经验,优化网约护士的执业流程,进一步细化标准化等工作。在“网约护士”充分展现价值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厘清护士的权限以及医患双方的权益,还有如何让服务价格更优化,都是未来需要持续规范的问题。
同时,我以亲身的体验感知,针对老龄群体的“网约心灵护士”或许也很有必要推出。就像李大爷,他的病虽然在身体上,但是真正影响他生活质量的是心态,他更需要心灵层面的慰藉和陪伴。
当我敲响一个个家门,带去护理和慰藉时,我觉得自己能实现更多的价值。
高占伟凭借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
在“互联网+护理服务”中
展现了专业与温度
不仅帮助患者缓解病痛
更关注患者的心理慰藉
以陪伴治愈心灵
让更多人了解了护理工作的多元价值
为高占伟点赞!
综合: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周刊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