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2月7日报道,多年来,“21天习惯养成法则”的说法在自助书籍、励志演讲和健康类文章中广为流传。然而,美国《医疗保健》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对此提出疑问。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分析了2600多人的数据后得出结论:将新行为转化为自动化习惯可能需要2至5个月,某些情况下甚至长达一年。
该研究回顾了20项关于健康习惯养成的早期研究,得出一个关键结论:习惯形成的时间因人、因行为类型而异。
一天中的时间、行为的复杂性以及动机等因素对习惯自动化速度有显著影响。 例如,早间习惯比晚间更易固化,因为清晨通常干扰较少且精力更充沛。 此外,与外界强加的习惯相比,自主选择的习惯能够更快融入生活。
研究还强调,带有明显刺激的简单动作(例如起床后喝一杯水)比复杂动作(例如保持定期的体育锻炼计划)更易自动化。
科学家将习惯的巩固比作学习开车:起初,每个动作都需要有意识的努力,但随着时间推移它就会逐渐自动化。
据专家介绍,这一过程经历三个基本阶段:
1.初步决定:人们选择将一种新的做法融入自己的生活。 2.不断重复:通过高频行动强化大脑神经连接。 3.自动化:习惯被内化并且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就能被执行。
有趣的是,最大的进展发生在最初的几周,随后速度放缓。
这种模式类似于学习语言的过程:最初的进步很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才能突破瓶颈。
新习惯养成的环境也会影响习惯的巩固。
研究人员发现,与稳定环境相关的习惯更容易自动化。 例如,起床时喝水是一个与特定动作(起床)挂钩的习惯,这使得它更容易重复。 另一方面,那些能提供即时回报的行为,比如刷牙或使用牙线,往往比那些益处更抽象或长期的行为(比如定期锻炼)更易形成习惯。
研究作者之一、研究员本·辛格强调,将行为变成习惯的关键在于三个基本方面:频率、固定时段和行为满足感。
为了提高成功率,专家建议: 准备好环境以方便采取行动。例如,如果您想在早上锻炼,那么前一天晚上准备好运动服会很有帮助。 避免不切实际的期望。最好是注重坚持,而不是期待立即取得成果。 突破三周瓶颈。尽管21天不足以固化习惯,但此阶段是避免放弃的关键期。
辛格表示,大多数习惯需两个月开始自动化,完全固化或需一年。
虽然这项研究的结果对习惯养成过程提供了更现实的视角,但研究人员也指出,部分被分析的研究存在样本量小、对照组缺失等问题,且不同习惯类型难以直接比较。
科学研究表明,21天养成习惯只是神话。尽管初期数周至关重要,但习惯的巩固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且取决于多种因素。 不断重复、环境稳定性和动力是将新实践融入日常生活的关键。专家建议,放弃追求速成,专注于持之以恒的策略,以实现真正的行为转变。(编译/韩超)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