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一种名为“卡牌盲盒”的产品
在市面上风靡,
吸引青少年
通过购买、交换等方式收集卡牌。
谁料,
诈骗分子也盯上这一热潮,
利用“卡牌交易”
对未成年人实施诈骗。
近日,
上海浦东警方
通过社区少年服务队
成功劝阻一名
陷入“卡牌交易”骗局的未成年人,
避免经济损失8万元。
今年1月17日,浦东公安分局王港派出所社区民警杜智超接到辖区居民紧急求助:“杜警官,快来帮帮我们!孩子非要给骗子转账。”杜智超立即驱车赶赴,同时联络社区少年服务队共同开展劝阻,两路人马迅速抵达小王家中。
经了解,正在读初二的女生小王沉迷于卡牌盲盒,不仅频繁购买,还在网络平台转卖闲置卡牌。当日,小王在社交平台发布转卖帖后,一名网友私信称愿高价收购,但以“保障交易安全”为由,要求通过所谓“卡片出售售卖中心”平台完成交易,并向小王发送平台“二维码”。小王扫码进入后,平台“客服”随即联系她,声称需进行“验资”流程,要求下载某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在“客服”监督下向指定“安全账户”转账,承诺验资后全额退款。
在“客服”诱导下,小王从微信绑定的父亲银行卡中提现8万元至零钱账户,但因微信转账限制未能成功。急于促成交易的“客服”转而唆使小王借用家人手机操作。小王向奶奶索要手机及支付密码时,奶奶察觉异常,立即联系孩子父母。慌乱中,一家人向民警求助。
为让小王更易接受劝阻,民警杜智超与社区少年服务队成员化身“邻家哥哥”,耐心讲解“安全账户”的诈骗本质,并结合“虚假购物”“游戏交易”等案例剖析骗局套路。小王最终醒悟,承诺不再转账。家长对警方及时介入深表感激,并表示将加强日常监管。
警方提醒: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家长需加强对子女使用手机、社交软件及支付工具的监督,提醒其警惕“安全账户”“免费福利”等话术,切勿透露支付密码。若发现异常,应立即报警。
记者:陈佳琳
通讯员:唐思捷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