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 通讯员/刘萍、丁秋文、林睿)春节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急诊耳鼻咽喉科接诊了一位误吞鹅碎骨的患者。经过耳鼻喉科陈曦主任团队的治疗,成功通过食管镜取出异物,解除危机,目前患者已顺利出院。
一块“鹅碎骨”险遭开胸,驱车数百里辗转求医
在南京工作的王先生(化名)春节返乡,在除夕当晚与亲戚酒席谈笑间,不慎误食一大块红烧鹅的碎骨,当时呛咳不出,本以为过几天就能自行恢复。结果在家苦苦煎熬4天后,王先生终于不堪忍受吞咽困难与咽喉异物感,选择到就近医院就诊。
当地医院医生接诊后一筹莫展,经过医院会诊商讨后,对策建议是采取开胸手术来取食管异物。小小碎骨却要面临着一场不小的手术!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史,可能伴有的手术风险,让王先生和家人难以接受。于是,在爱人的陪同下,王先生一家总共驱车近10小时,期间辗转三家医院,最终决定来到300多公里外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求治。
在医院急诊耳鼻喉科初诊后收入院,经过快速评估与讨论,2月2日,耳鼻咽喉科主任陈曦团队就为王先生进行了食管异物取出术。
“识骨追踪”:镜下巧妙取物,时间短创伤小
陈曦团队采用的手术方案,无须进行开放性手术,而是通过微创方法,经食管镜取异物术。这种方法耗时短,对食管创伤极小,全程出血量极少。
手术室内,王先生插管麻醉后便沉沉睡去。陈曦主任先行探查,发现异物位置极其刁钻,他尝试在普通食管镜下使用异物钳进行取出,无奈碎骨周边的黏膜严重充血水肿,只得更换鼠齿异物钳进行碎骨夹取,在长达1小时的手术过程中,既要克服阻力取出碎骨,又要尽可能保护黏膜、血管、组织。
陈曦主任聚精会神,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手指轻柔旋转,器械收放自如,终于成功将罪魁祸首——长约4cm、宽约1.5cm的大块鹅碎骨完整取出。取出的碎骨两端极为尖锐,稍有不慎会划伤食道,一台顺利的食管异物手术的完成,凝聚了专家的胆识、精细的操作以及团队的合作。
取出后的鹅碎骨(4CM*1.5CM)
手术室外,王先生妻子悬着的心总算安稳落地,对专家的感激溢于言表。丈夫顺利“逃过”开胸手术,她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万一发生意外破坏的不只是新春佳节的氛围,还有可能给家庭带来不幸后果。
目前,成功取出异物同时留置鼻胃管的王先生身体正在逐步恢复中,脸色红润,神采奕奕,已于2月4日顺利出院,返回老家再与家人重聚。
食管异物常见,处理不当也可能危及生命
食管异物是指在食管内因难以排出而滞留的各类物体,是临床常见急症。临床上接诊较多的常见食管异物有电池、硬币、玩具、别针、家禽骨、鱼刺、坚果核、枣核、脱落的假牙等。
由于食管位于后纵隔,邻近主动脉、气管、心脏等多个重要组织结构,若对异物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式不当,恐会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一般食管异物可表现为吞咽困难(吞咽后出现恶心、呕吐)、异物梗阻感、疼痛(钝痛、锐痛、持续性疼痛)、唾液增多、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等。
若出现食管异物,请勿吞饭团或馒头并强行下咽,不要大量喝醋试图“软化”异物,也别拍背、抠喉、催吐,而应立即禁饮禁食,初步判断异物位置,及时前往耳鼻咽喉科或急诊科就诊。相比其他手术方法,内镜下异物取出术是目前更为安全、可靠、高效的方法之一,且宜早不宜迟,建议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以免并发症发生。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预防好过治疗。
1.平时细嚼慢咽,专心致志享用美食:孔子在《论语》中说“食不语,寝不言”,应避免餐叙(边吃边聊)、进食大笑、大快朵颐。
2.精心处理食材,降低误食异物风险:鱼类去刺、排骨剁碎、剔除枣核、食物炖煮软烂。
3.餐时分餐分盘,不同食物分类摆放:将带刺、带骨的食物单独盛放,避免与其他菜肴混淆。
4.关注特殊群体,老人孩子尤其重要:佩戴义齿者、吞咽功能退化者应选择软烂食物,儿童进食需家长看护。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