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新店开张想要引客流,大家扫码关注可以领一杯咖啡,数量有限,先到先得。”2月5日17时40分,在黄山开往合肥的K8382次列车2号车厢里,“推销员”杨方明和叶成名拿着二维码图片,拜托旅客关注店铺,帮忙涨个人气。
架不住她们的恳求和礼品的吸引,部分旅客拿出手机“扫一扫”。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页面上并未出现店铺名称,而是显示两行文字:“陌生二维码不要扫,小心泄露信息。”
这是合肥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联合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司法局荷叶地司法所,在列车上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前的一次“摸底考试”。结果显示,被“推销员”当作目标的旅客,有一半都掉进了“陷阱”。
春运期间,为全力守护旅客财产安全,合肥铁路公安不仅把“反诈课堂”搬上了列车,还通过强化路地协作,成立“铁鹰”小分队攻坚涉旅财犯罪等一系列硬举措,筑牢安全防线。
“不法分子会以降价、奖励等为诱饵,让大家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或领取优惠,这些链接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码关注或者下载安装,木马病毒就会盗取大家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相信通过刚才的‘小测试’,大家有所感触。”此时,“推销员”杨方明脱下便衣,换上了警服,亮明乘警支队民警身份说,“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说说如何反诈,不能让好不容易挣来的辛苦钱落进骗子的口袋。”
原本熙熙攘攘的车厢,立马安静了下来,不少旅客放下手机,抬头聆听起反诈普法小课堂。
“首先我们要学会识别骗局,常见的电诈手段有冒充亲友、领导、政法干警等身份编造理由要求汇款,通过社交工具发布各种虚假活动引诱用户参与,发送植入病毒的链接诱导群众点击……”杨方明详细介绍了仿冒身份、虚构险情、利益诱惑等常见电诈手段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荷叶地司法所司法助理员叶成名向旅客挨个发放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宣传手册,边发边普及法律知识。
有了知识铺垫后,乘警支队民警任医博和孔怡然依次上场以案释法,两人分别讲述了受害人李某被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诈骗40万元、旅客王某点击“加急购票通道”链接被套走3万元购票款的真实案例,加深了旅客对电诈危害的认识。
“我朋友就被人冒充亲戚骗了,对方说自己生病需要1000块钱,结果钱一打过去就被拉黑了。”听完民警的讲述,旅客邵女士主动补充了一个“身边的案例”。
“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家要牢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泄露、转账汇款多核实。”任医博说,如果遇到迷惑性强的AI换脸诈骗,可以通过让对方做面部动作、转换场景等方式辨别。
“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要第一时间报警。按照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有关单位会通过紧急止付、快速冻结等措施,帮助受害者挽回损失。”叶成名补充说。
为了巩固宣传的反诈知识,铁警还精心准备了小礼物,与旅客进行有奖问答。
“请听题,反诈专线电话是多少?”
“96110。”
“小朋友,国家反诈中心App如何下载?”
“通过官方网站。”
……
旅客们踊跃抢答,在与民警的一问一答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我们这个年纪容易上当,听你们讲了以后就不会被骗了,反正就记着天上不会掉馅饼。”与老伴探完亲乘车回合肥的方阿姨现场分享起学习心得。
“这是第一次在火车上听‘反诈课堂’,我都拍下来了,回去发给父母看,叫他们平时千万别贪小便宜。”在合肥开店的旅客陈女士也觉得非常实用。
19时14分,随着列车抵达终点站,此次反诈宣传活动也在欢声笑语中接近尾声,旅客们带着反诈知识纷纷踏上路途。
“火车上普及这种知识很好,反诈宣传对老百姓很好。”下车前,陈女士把视频分享到了朋友圈,这样写道。本报记者 范天娇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