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购物卡的不记名属性
购买购物卡进而
发送卡号密码这一方式
已经成为电信诈骗的又一惯用手段
一旦消费后挽损难度非常大
这也成为了
洗钱的一种常见形式
近日
镇江市公安局润州分局宝塔路派出所
介绍了一起网络电信诈骗案件
到底咋回事?一起来看
↓↓↓↓
2024年12月25日,宝塔路派出所接处警前台的警铃响了起来,值班民警华蔚杰发现这是一条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下发的预警指令,研判出属地有名徐姓男子疑似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接指令后,华蔚杰不停地给徐某打电话,但徐某的电话一直处于通话中,他意识到徐某可能正在被骗。
值班副所长胡方明立即对徐某的行动轨迹开展研判追踪,同时让华蔚杰迅速和徐某家人取得联系。很快警方综合研判出徐某可能在辖区某超市里。并在该超市找到了正在被骗子“洗脑”继续转账的徐某。
此时此刻,徐某还在跟诈骗分子联系,欲向朋友再借20万元转给对方。民警亮明身份后制止了徐某的转账行为,并上报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对徐某和对方的银行卡实施紧急止付,随后将其带至派出所了解情况。
经了解,徐某是一名退休老人,因手中有些闲钱准备投资,机缘巧合通过短视频进入了一个理财群,被陌生好友诱导下载了一个投资软件,该软件上的客服以投资可获得30%年化收益率为诱饵,并且许诺百分百提现从而要求徐先生多次转账,在转账10000元后嫌疑人发现银行卡被警方封控无法继续转账,后又要求其购买我市某超市1000元面额的购物卡共166张,并将卡号和密码发过去,此时徐某共损失176000元。
了解事发经过后,民警迅速启动反诈警情处置机制,第一时间开展冻结止付、核查账单工作。同时,由于此次诈骗手段的特殊性,受害人共购买了166张购物卡并将卡号和密码全部发给骗子,此类情形下,骗子很有可能会通过大宗商品交易或者高流通性货物买卖来将赃款迅速“洗白”,民警当即与该超市负责人取得联系,最终对被骗的购物卡进行紧急冻结,成功挽回损失14余万元,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转自:今日镇江(辛子扬 翟进)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