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万宁日月湾海域发生一起水上险情
3名游客体验水上摩托时不慎落水
救援人员立刻出动无人机
确认遇险者共有3人
由于风急浪高
救援人员改用
U型水上机器人、无人机等装备
在一位冲浪教练的配合下
成功将3人救起
这也是万宁首次启用
水上救援机器人救援的成功案例
3名游客意外落水
水上救援机器人参与施救
1月30日下午5时许,万宁蓝天救援队队长刘娇正在日月湾瞭望塔上巡逻,远处海面上一辆水上摩托引起她的注意,她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摩托上空无一人,海面上有几人正在挥手求救。
“有人落水了!”刘娇迅速将险情通知队友,启动救援。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落水人员周边的海况信息,救援人员先启动了无人机。几分钟后,无人机到达遇险者上空,实时回传着现场画面和数据。刘娇和队友们进一步确认遇险者共有3人,他们紧紧抓着侧翻的水上摩托,情况十分危急。
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尝试乘坐摩托艇前去救援,但都被大浪打了回来。救援人员决定启用水上救援机器人,前往遇险区域救人。
水上救援机器人参与救援(视频截图)
很快,救援机器人到达落水者位置,3人同时趴在机器人上,险情有所缓解。但由于机器人超出荷载,加上海浪较大,无法迅速将3人带回岸边,过程中,海浪将机器人的一个发电机打坏,一名落水者从机器人上掉了下去。
危急关头,岸边一位冲浪教练借助冲浪板迎着海浪冲了上去,将落水者优先救下并带回岸边。与此同时,操控U型水上机器人的救援队员努力调整着机器人的方向和速度,小心翼翼地避开障碍物,最终将另外两名落水者成功救援上岸。
快速精准救援
“会跑的救生圈”硬核又高效
“这是一次成功的‘海陆空’联动救援案例,也是水上救援机器人首次参与实战救援,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万宁蓝天救援队副队长吉祥说。
水上救援机器人被誉为“会跑的救生圈”,在各类水域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吉祥介绍,水上救援机器人外形类似U型,长度约为1.5米,宽度为1米,总重量约30斤。内部装有GPS定位系统、2个电机、电池以及各种电子元件。
水上救援机器人(万宁蓝天救援队供图)
“它的操作也相对简单,仅通过操控手柄,就能实现远距离、快速、精准送达。”吉祥说,机器人的最高速度约20公里/小时,虽然不算极快,但在紧急情况下已经足够应对。
吉祥告诉记者,水上机器人能在复杂的海况下完成救援任务。执行此次任务的水上机器人是去年12月份,万宁市应急管理局购买并配备给救援队的,他们已经进行过多次训练,可以熟练操控应用。
此次救援成功,除了高效的协作和先进的设备,也是万宁市“海陆空”立体式安全保障体系的一次实操。据了解,自去年年底以来,万宁日月湾陆续修建了7座应急救生塔,每座救生塔固定安排一名救援人员瞭望,观察险情,并不定时在岸边巡逻,同时安排摩托艇巡逻、无人机巡逻等,形成“海陆空”全覆盖保驾护航。
“目前,我们已形成‘1个平台+1个中心+1支救援队+1座救生塔’的旅游公共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这次救援的成功,充分展现了我们公共安全监管体系的有效性。”万宁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综合: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张野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