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每到冬天,医院里的心血管病人就特别多?其实,这背后隐藏着许多我们容易忽视的健康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冬季心脏健康的那些事儿,看看有哪些习惯正在悄悄地伤害我们的心脏,以及我们该如何保护这颗宝贵的心脏。
01
冬天,为什么心脏容易“受伤”?
1.冷空气来袭,血管也“瑟瑟发抖”:气温骤降或者持续低温,会让我们的毛细血管收缩或者痉挛,就像水管变细了一样,血压自然就升高了,心脏的负担也就加重了,供血也可能不足,一不小心就容易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
2.干燥冬季,身体“喊渴”:冬季空气干燥,身体容易缺水,再加上很多人冬天喝水比夏天少,血液就容易变得粘稠,像熬粥一样,流动不畅,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3.“贴秋膘”的诱惑:天气一冷,人们就想吃点热乎的,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就成了“宠儿”。可是,这些食物吃多了,血液里的胆固醇含量就会升高,容易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让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蹭蹭上涨。
4.动得少,代谢也“偷懒”:冬天太冷,很多人都懒得动弹,运动量减少,身体的新陈代谢也跟着降低,容易导致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帮凶”。
5.情绪波动,心脏也“受伤”:有研究发现,冬天人们更容易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6.感冒咳嗽,心脏也“遭殃”: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感冒咳嗽不仅难受,还会损害心肺功能,诱发心血管疾病。
02
哪些日常习惯会让心脏“加班”?
生活中很多我们不以为然的小习惯,其实都在悄悄地给心脏增加负担。比如: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增加心脏负担。
过量饮酒:酒精会刺激心脏,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爱吃甜食、高油高脂肪食物:这些食物会导致肥胖、高血脂,增加心脏病风险。
吃盐太多:盐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
情绪大起大落:情绪激动时,心跳会加速,血压会升高,对心脏不利。
长期熬夜: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影响心脏的正常休息。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心脏病风险。
过量运动:运动虽好,但也要适度,过量运动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
03
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你听到了吗?
心脏不舒服的时候,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我们一定要重视!
1.胸痛:胸痛可能是冠心病的信号,这种疼痛通常是闷痛或者压迫感,就像胸口压了一块大石头,位置在胸骨中下段或心前区,还可能向左肩、左上肢、咽部、背部放射。活动时容易发作,休息一下会好点,严重的时候还会出汗、感觉快要不行了、甚至意识不清。如果出现这种胸痛,一定要赶紧去看医生!
2.呼吸困难:有些心脏病患者早期会感觉活动耐力下降,比如走路、上楼、干体力活的时候,会觉得呼吸困难、喘不上气,慢慢地,即使不活动也会觉得喘,严重的时候甚至不能平躺,还会咳嗽、咳血、浮肿。
3.心慌:心慌的时候,测量一下心率,可能会发现心跳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律,活动后会更明显,这很可能是心律失常,也要尽快去看医生。
4.头晕:头晕、头痛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表现。有些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时会头晕、头痛;有些心律失常和冠心病患者也会头晕,甚至眼前发黑、晕倒。出现头晕的时候,先量一下血压、测一下心率,看看是不是血压高了、心律不齐导致的,如果头晕持续时间长或者反复发作,也要尽快去看医生。
04
冬季护心,牢记这几点!
心血管系统对温度变化很敏感,所以在寒冷的冬季,我们要格外注意保护心脏:
1.注意保暖:老年人要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受凉。室内外温差大的时候,更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2.健康饮食:多吃蔬菜,少油少盐少碳水,吃饭别吃太饱。
3.合理运动:冬天运动要适度,普通人群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要太早或太晚锻炼,建议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进行户外运动。
4.保持好心情:冬季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遇到不开心的事,可以试试深呼吸、放松一下,让心脏也“喘口气”。
5.戒烟限酒、别熬夜:吸烟有害健康,喝酒取暖不靠谱,早睡早起身体好!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改掉不良习惯,保护好我们的心脏,健健康康地过个暖冬!
作者 |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 任春琦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