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春节 亿缕阳光
人民日报2025-02-05
他们是时代的楷模,也是你我身边的中国好人。他们的故事,如同亿缕温暖而明亮的阳光,照亮心灵的每一个角落,给予人们希望和力量。见贤思齐,让我们追光前行,共同书写社会的美好与和谐。
——编 者
茶香十里
田豆豆
“桂梅奶奶好!”
“新年好啊!”
“您老身体还好吧?”
临近春节,在湖北咸宁通山县藕塘村,要说谁家最热闹,当然要数“凉茶奶奶”徐桂梅家。在外工作、上学的孙子、曾孙都回来了,四世同堂,腊肉飘香。街坊邻里家的年轻人回来了,也跟着长辈来桂梅奶奶家串门探望。
农历小年这天,冬阳和暖,村里的书法爱好者郑福前带着笔墨纸砚,来帮桂梅奶奶写春联。白发苍苍的徐桂梅坐着轮椅,被儿子推到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看郑福前在小方桌上挥毫泼墨:“百岁年华春不老,万钟福善日常新”,横批:“淑气满堂”。“写得好!”大伙儿啧啧称赞。随后,大伙儿张罗着把大红的春联贴到徐桂梅家的大门上。“谢谢啦!喝点热茶!”96岁的徐桂梅笑容满面,招呼大家喝茶。氤氲的热气伴着茶香,萦绕在这农家小院里,烘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这茶香,飘了36年,沁润了无数人的心田。
从五湖四海返乡的游子,路过装满童年回忆的厦铺河,穿过崭新的石湾大桥,刚到桥下,便能看见一座造型古朴的凉亭,朱红牌匾上“桂梅亭”三个字十分醒目。这就是徐桂梅坚持36年为过往路人提供凉茶的地方。每年3到9月间,徐桂梅每天都会在家煮一桶凉茶,提到这里免费给过往行人饮用。从60岁到96岁,时光染白了她的头发,年岁拖慢了她的步伐,但她一直乐此不疲。
徐桂梅所在的村子是周边几个村村民出山的必经之地。早年间,村民出门一趟少说要走十里路。“要是赶路途中口干时能喝上一杯茶,心里别提多舒坦了。”将心比心,徐桂梅慢慢萌发了送茶的念头,“走到中途口渴了,去别人家讨吧,面皮薄的人开不了口。要是有人及时送上一壶茶,那多好。”这么一想,便这么做了。
炎炎夏日,嗓子“冒烟”时,人们走到“桂梅亭”,总能喝到桂梅奶奶笑意盈盈端上的川芎茶。川芎是她儿子在山里种的,茶叶是山后的野茶,乡亲帮忙炒制的。一杯川芎茶,正是纯粹的山里味,饱含着山里人的淳朴和善良。
这一杯茶,也见证着山里的变迁。早年间,徐桂梅送茶时,厦铺河上还没有桥,村民们出山进山全靠走。2009年,村里建起只能人行的铁索桥,家境贫寒的徐桂梅捐了自家的几分地,一壶接一壶地给施工人员送上茶水。2020年,厦铺河上建起了可通小车的钢筋水泥浇筑的石湾大桥,老人不仅每日送好几趟茶水,还带头捐了1000元钱。过去,徐桂梅在桥墩上支起一把伞,便算是茶亭,2018年,通山县专门建了可遮风挡雨的“桂梅亭”,行人可以在此歇脚,茶香更浓了,飘得更远了。“托党和国家的福,日子越过越好。没得什么回馈社会的,只能做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桂梅奶奶谦虚地说,“虽然我腿脚越来越不好,但这茶不会断,我儿子还会继续送下去。”
“百善能行千里路,三山共煮一壶茶”,这是桂梅亭的楹联,也是对更多凡人善举的期许。
作者:田豆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