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辽博(辽宁省博物馆)看国宝,已经成为很多沈阳市民与外地游客的一种“新年俗”。
据辽博初步统计,大年初一(1月29日)至大年初五(2月2日),仅5天就有8.5万沈阳市民与外地游客来到辽博欢度新春。其间,辽博连续两天刷新建馆以来单日入馆人数最高纪录:大年初三(1月31日)接待游客19000人;大年初四(2月1日)接待游客23977人。
蛇年春节到辽博来寻“蛇”
大年初五(2月2日)9时,记者看到辽博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排队过程中,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相互交流着打卡攻略。“我是属蛇的,我听说,辽博每年都有生肖文化展,今天来辽博寻找与‘蛇’相关的国宝。”一位来自南京的游客说。
据了解,辽博最新推出的“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主题文化展”是观众们必看的展览。此次展览中,辽博共遴选馆藏蛇元素艺术精品及民俗作品69件(套),诠释蛇文化的内涵。一位来自福建的游客说:“这个展览让我看到了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蛇纹图案,我们远古先人在8000年前就开始对蛇有了崇拜与敬畏。这次来辽博不虚此行,我准备延长在沈阳的时间,明天再来一次辽博。”
自2015年开始,辽博每年春节都会推出生肖文物展。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说:“在中国文化中,蛇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通过这个展览,观众可以深入了解蛇在中国神话、宗教、艺术及民俗中的重要角色,展示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中国智慧,弘扬民族精神。”
在《洛神赋图》前背诵《洛神赋》
“我今年80岁了,当我看到《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以下简称《洛神赋图》)的时候,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伟大祖国而骄傲!”一位老人在参观“丰神有仪——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人物画展”之后,激动地对记者说。
作为辽博2024年末推出的大展,“丰神有仪——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人物画展”展出了《洛神赋图》《萧翼赚兰亭图》《松泉高士图》等多件国宝。“《洛神赋图》是中国书画史上难得一见的珍品,像这样的‘镇馆之宝’至少要三年才能展出一次,每次展期不超过三个月。《洛神赋图》上次展出还是在2020年举办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为了满足广大观众对国宝文物的喜爱,我们也延长了这件文物的展出时间。”董宝厚说。
记者发现观众们都是有备而来,他们不仅了解自己打卡文物的历史,甚至还会背诵相关的古诗词。很多观众都会以《洛神赋图》为背景,现场录制背诵《洛神赋》的视频。一位来自上海的教师李女士说:“在这里背诵《洛神赋》,才能真正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辽博热”背后的沈阳力量
春节前,辽博还推出了《古罗马时期女性主题文物展》《探星——全省博物馆文创优秀作品展》两个新展,这个春节假期辽博共有六大特色展览陪着全国观众迎新春。
来到辽博之后,观众们不仅能看大展,还有很多特色文创产品。作为辽博镇馆之宝的红山文化玉猪龙,摇身一变,成了憨态可掬的玩偶、与非遗元素结合的满族剪纸冰箱贴、香甜的雪糕……这些带有辽博印记以及辽宁地域文化鲜明特征的文创产品,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爱不释手,纷纷抢购收入囊中。
“我们目前在售的文创产品种类近1500种,囊括了办公用品、饰品、摆件、服饰、食品等多个类别,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董宝厚说,“辽博连续两天刷新单日入馆人数最高纪录,这背后是沈阳力量的体现。春节假期沈阳突降大雪,各部门全力保障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出行,机场、地铁、公路都畅通无阻。我们辽博的工作人员也是全员上岗,希望每一位观众都能够满意而归。”
沈报全媒体记者 杨博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