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除了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众多火炬手外,启动仪式的文艺展演也以它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充分展现了哈尔滨作为中国冰雪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为什么把火炬传递定在立春当天举行?文艺展演的9个点位想向大众传达怎样的创意和亮点?为此,记者专访了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火炬传递仪式总导演王征。她表示,火炬传递承载了大家对第九届亚冬会成功举办的美好祝愿,也向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展现了哈尔滨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城市,在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亮点。
万象更新
“打春”被艺术化成开场节目
亚冬会火炬传递仪式举办当天正值正月初六,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节气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意味着万物复苏、万象更新,象征着吉祥与希望。王征表示,亚冬会火炬传递选在这一天承载了大家对于第九届亚冬会成功举办的美好祝愿。
王征介绍,立春有“打春”的传统习俗,导演组将 “打春”这一习俗进行了艺术化表达,设计了名为《鼓舞亚洲》的中国鼓舞作为启动仪式的开场节目,既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也增加了舞台的仪式感。而用“鼓舞”的艺术形式,也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为火炬传递加油打气。
不同于以往的文艺演出,本次火炬传递充分融合了“冰雪运动赛事+露天场合”的多元化场景。对于导演组想借此展现的创意和亮点,王征坦言,本次火炬传递活动意义丰富,内涵多元。“我们一方面要为亚冬会助力,展现对体育精神的传递,也要向全世界介绍哈尔滨这座城市的自然人文魅力;同时,我们也要在春节期间营造浓厚的喜庆氛围,展现冰城人民的精神面貌。”王征说。
此外王征还介绍,本次参加演出的人员一共有近500人,他们表演内容有啦啦操、大学生合唱、儿童合唱、器乐合奏、街舞、架子鼓、拉丁舞、冰雕技艺、剪纸技艺,还有哈工大的机器人惊喜亮相等。这些节目都要在室外的街头进行演出,参加这次火炬传递沿途展演对表演者来说,既是荣耀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11公里全程
设置9个文艺展演点位
为了在整个仪式上充分展现哈尔滨多样的美好,在此次整体活动的演出中,除了启动仪式和收火仪式现场舞台的歌舞演出外,在近11公里的火炬传递沿途中,导演组设置了滨洲铁路桥、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九站公园、哈尔滨音乐公园等9个展演点位。
王征表示,9个展演的展现内容围绕哈尔滨双亚冬之城、奥运冠军之城、世界音乐之城、国际冰雪文化名城等城市名片进行设计,各点位的侧重也各有不同。“比如在中央大街,我们通过器乐演奏打造了音乐互动场景;防洪纪念塔则通过展现冰雪嘉年华上人们的赏冰乐雪,展现了我们对‘号召三亿人上冰雪’的生动实践。”王征说。
在谈及9个点位中的最大亮点时,王征表示,其中有3个是导演组着力打造的精彩瞬间。“在滨洲铁路桥这个点位,我们邀请几十位哈尔滨年轻的大学生共唱《我和我的祖国》,并在江边设立了一个大型的亚冬会主题相框道具。”王征说,大学生们在相框中演唱时,正好装饰了以多面五星红旗为背景的滨洲铁路桥,在留下“我与国旗合影”精彩一瞬的同时,也展现青年人的朝气和哈尔滨的青春风貌,以及大家对中国举办亚冬盛会的自豪。王征表示,这个相框将作为一项“亚冬遗产”长久地摆放在这里,为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朋友提供新的打卡点。
在哈尔滨规划展览馆点位,王征坦言,导演组在室外冰场上设计了一棒“冰上火炬传递”。“这里与奔跑的火炬传递形式不同,在冰上传递火炬充分展现了亚冬会火炬传递的冰雪特色。而这一棒的火炬手是哈尔滨土生土长的冬奥会冠军张会,她在冰面上带领孩子们共同滑行,体现了体育的快乐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
王征还介绍说,在哈尔滨音乐公园点位,不仅有春蕾梦想合唱团的孩子们用童声合唱为火炬手加油,还融入了哈工大人形机器人与火炬手互动的设计。“在这里,机器人与火炬手击掌互动,留下精彩的瞬间。这种互动既能够增加看点,更能展现哈尔滨的科技发展与成就,这也是此次亚冬会火炬传递仪式一个全新的亮点。”王征说。
记者:张堃雷/文 刘玉玺/摄 张大巍 张堃雷 王坤 /视频拍摄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