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青年在返乡潮中焦虑“年味变淡”时,苏州吴中区甪直镇的“90后”摄影博主沈梦晨却用她的巧思和努力,将农村的“老破小”变成了一处“向往的生活”,成为新的年景。
亲自动手,破败的老房子成了“梦想小屋”
“年初二,我妈和小姨约好了到我的‘梦想小屋’拍照。”沈梦晨口中的“梦想小屋”,是一座静静依偎在小河边的农村自建房。这座60平方米的老房子,房龄已有20多年,岁月的痕迹在斑驳的墙面上清晰可见。租客搬走后,空荡的房间里只剩下几件遗落的旧物和满地的灰尘。然而,沈梦晨却在这片破败中看到了重生的可能。她拿出一年攒下的8万元,亲手设计,开启了这场充满温度的老房改造之旅。
改造前的小屋
在院子里播撒花种,满心期待着春日繁花盛开;给房子重新刷墙、扩大门窗,让阳光肆意洒满屋内。一场台风过境,房子漏水,她才惊觉需要换掉二十多年的老屋顶。跟着师傅爬了十几趟房梁,她终于弄清楚了换瓦的窍门。师傅说:“你一个女孩子,还学这些?”她不服气:“学知识哪里分男女。”
从斑驳破旧到焕然一新,仿佛经历了一场时光的逆流,“老破小”终于变成了梦想中的模样。“我喜欢画画,也喜欢拍照,这是我的‘梦想空间’,可以承载我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后我可能会种一点菜,种一点花,养点小动物,这一直是我的向往。”沈梦晨说。今年过年,她给夫妻二人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买了新衣服,带着他们在改造后的小屋里拍照。外公穿着喜庆的衣服,外婆笑靥如花,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着她老公烧的一桌子好菜,镜头里充满了年的温暖和亲情。而最让沈梦晨觉得神奇的是,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爷爷,早已记不得家人,却也在观察小屋改造的过程中,常常冒出记忆的“灵感”。
岁月流转,“年”的意义在悄然变化
“很多人都说现在年味淡了,但或许只是我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了。”沈梦晨感慨道。小镇20年来的变化之大令人惊叹。她回忆起初中时,镇上第一家肯德基开业,大家还都怀疑它能撑多久,而现在,咖啡店、电影院一应俱全。“变化真的太快了,小时候觉得新鲜的东西,现在都习以为常了。”
当“好吃的”不再那么诱人,当“新衣服”常常可以有,随着岁月流转,“年”的意义其实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年给我一种珍惜的感觉,如果说小时候珍惜的是物质带来的快乐,那么现在珍惜的就应该是精神上的满足,就像这个改造后的农村自建房一样,它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空间,更是承载了家庭温暖与记忆的地方,也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沈梦晨大学的专业是工业设计,毕业后做了一段时间兼职美术教师,拍照一开始算是兴趣爱好,后来因为给外婆拍摄发到网上,照片里弥漫的温暖和亲情打动了年轻人的心,她也成了摄影博主。外婆笑靥如花的照片在重阳节那天,还成了当地App的开屏画面。
“当初看了你的照片,我开始给外婆拍照,但她腿脚不便,我只能在家记录。这个秋天外婆走了,那些照片成了我最后的回忆和念想。再次刷到你的照片,已经物是人非,后悔当初没有再多陪陪她多拍拍她。羡慕你,希望新的一年,你们一家人都幸福健康。”一位网友的留言让沈梦晨意识到,自己的努力不仅仅是在实现个人的梦想,更是在激励他人追求美好的生活。
沈梦晨说,外公病了以后,他们经常去看他,但老人家还是觉得你们又好一阵没来了。“以往经常光膀子的小老头,现在早早地穿上了羽绒马甲,让我给他设置好空调制热,也就三个月的工夫,他仿佛老了五岁。”而外公生病的那段时间,外婆每天在家出不去,看到新闻里说荷花开了,她也会有意无意地说,我们去年去拍了荷花,今年没拍。
简单真实,是那份永恒不变的新年味道
如今,沈梦晨的镜头不仅捕捉到了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还记录下了许多村子里老人的笑容。从去年开始,她穿梭于日间照料中心和敬老院之间,为村里的老人们留下他们满意的瞬间。无论是复刻结婚照、生日留影,还是提前准备好人生最后一张照片,沈梦晨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人间真情,留住岁月的美好。“到现在我已经给100多位老人拍摄了让他们满意的照片。好几位爷爷奶奶们都超级厉害,要知识有学问;要才艺,英文张口就来。”
有网友给她留言:“回了趟老家,忽然很想改造老房子,可能是看到父亲老得我看不下去了,想给他个乡间小屋。我的预算不多,硬装改造部分估计只能5万,苦于对装修一窍不通,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头疼得很,看了你的,信心又多了些,我得加油!”沈梦晨说,从前她为外婆拍照,让很多人有了信心,不再害怕老去,没想到去年她同步更新的老宅改造过程,竟也间接帮助到了素不相识的人们。
“去珍惜身边的人事物,去发现那些藏匿于平凡之中的不凡之处。”沈梦晨说,正是这些简单而又真实的情感,构成了我们心中那份永恒不变的新年味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