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里的蛇形蛇影

2025-01-30 09:04来源: 北京晚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刘永加

  今年是蛇年,蛇成为热门话题。很多人都以为蛇是冷血动物,见到它都很害怕,其实在古代典籍中,蛇也有感念报恩、带来吉祥好运等内蕴。我国古代典籍,如《搜神记》《太平广记》和《聊斋志异》中就记载了蛇的许多这方面趣闻轶事。

  对于蛇,古人见到它最初也是很害怕的。据甲骨文记载,蛇的本字是“它”,形似蛇。在《说文解字》中则解释为:“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这个记载是说,当时的古人们相互问候,最常见的是:“有没有蛇吗?”这说明远古人们对蛇是多么的恐惧。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蛇的认知也不断改变,蛇的形象也丰富多彩起来。

  《搜神记》是一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开创了古代以神狐鬼怪为题材的志怪小说的先河,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中对蛇的记载很多,据统计,该书中出现“蛇”字74处,写蛇的短文有31篇,而且大都把蛇看作是充满灵性的神物。

  《搜神记》中,被人格化蛇的形象占据了不少篇幅,其核心要义是蛇具有与人一样的情感,和人一样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其中有一则窦奉之妻生蛇的故事:

  后汉定襄太守窦奉的妻子,“生子武,并生一蛇”,人竟然生了蛇,这在人们看来,肯定是一件很难堪的事,为此窦奉“送蛇于野中”。后来,窦奉的妻子死了,即将下葬的时候,突然有大蛇从草中出,“径来棺下,委地俯仰,以头击棺,血涕并流,有顷而去。”蛇竟然还能给人送葬,这个记载显然具有神话色彩。不过,在这个故事中有合适的逻辑:此蛇虽身为蛇,却是窦奉妻子所生,自然就有人的血脉,所以就有和人一样的感情,在母亲死后,它也非常哀恸,以致“血涕并流”。

  《搜神记》里还有隋侯救治大蛇的故事:一条大蛇身体受伤,中间断开却仍不死,恰巧被隋侯看到,他甚感奇异,于是敷以药相救,蛇得以痊愈。一年之后大蛇没有忘记救命之恩,特衔来一枚明珠相报。蛇的这种报恩行为,获得了人们的称赞,都把这颗明珠称之为“灵蛇珠”。

  《搜神记》中记载最为生动的蛇报恩的故事,莫过于这一段:“邛都县下有一老姥,家贫孤独,每食辄有小蛇头上戴角,在床间。姥怜而饴之食,后稍长大,遂长丈余。(县)令有骏马,蛇遂吸杀之。令因大忿恨,责姥出蛇,姥云在床下,令即掘地,愈深愈大而无所见,令又迁怒杀姥,蛇乃感人以灵言瞋令:‘何杀我母?当为母报仇!’此后每夜辄闻若雷若风,四十余日,百姓相见咸惊语:‘汝头那忽戴鱼?’是夜,方四十里与城一时俱陷为湖,土人谓之为陷湖,唯姥宅无恙,迄今犹存。”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国人最淳朴的感恩情怀,而《搜神记》则将此寄托在了蛇的身上,从而更加深化了这种情怀的积淀,也为蛇类本身添加了温情与可爱。

  《太平广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言纪实小说的总集,成书于宋代。《太平广记》中,对于蛇的各种记载和自然描写还是很多。除此之外,《太平广记》中的蛇还具有吉祥富贵的瑞兆。在《树提家》篇中记载:“隋绛州夏县树提家,新造宅,欲移入,忽有蛇无数,从室中流出门外,其稠如箔上蚕,盖地皆遍。时有行客云:‘解符镇。’取桃枝四枚书符,绕宅四面钉之,蛇渐退,符亦移就之。蛇入堂中心,有一孔,大如盆口,蛇入并尽。命煎汤一百斛灌之,经宿,以锹掘之,深数尺。得古铜钱二十万贯。因陈破,铸新钱,遂巨富。”这个记载说明,那时人们认为蛇是金钱的化身,会给主人带来财富的。直至今天渝黔湘鄂交接地带的土家族还认为蛇是神的化身,并称蛇为钱串子、金串子,把蛇当神仙供奉。

  在《太平广记》中,蛇的出现还预示着长寿富贵。其中《张承母》一篇,写的就是张母怀张承的时候,曾“乘轻舟游于江浦之际,忽有白蛇长三丈,腾入舟中”,于是张母把蛇带回了家。谁知,过了一夜,这条白蛇忽然不见了,邻居都说看见一只白鹤从张家凌云而去。于是就找算卦的,说:“此吉祥也,蛇鹤延年之物,从室入云,自卑升高之象……若生子,可以为名。”因此,就给张承取名白鹤。直到后来张承的儿子张昭,“位至丞相,为辅吴将军,年逾九十。蛇鹤之祥也。”

  《太平广记》记载还认为蛇的出现,预示着有人加官晋爵。在《冯绲(gǔn)》篇记载了车骑将军巴郡人冯绲担任议郎一职时,“发绶笥,有二赤蛇可长三尺,分南北走。”算卦的说:“此吉祥也,君后当为边将,以东为名。”果然过了几年,冯绲做了大将军,不久又官至辽东太守。与此相似的还有:“寿州节度使王稔,罢归扬都,为统军。忽有小赤蛇自屋坠地,向稔而盘。”后来,王稔官至平章事。显然,赤蛇出现都预示着两人即将官运亨通。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所著的灵异与志怪小说集,对蛇的故事也是多有涉及,除了表现蛇的本性以外,也写了蛇的积极意义。

  蒲松龄在《阳武侯》中写道,阳武侯薛禄的父亲薛公,过去曾为乡先生放牛,一天他在乡先生的一处荒田中“见蛇兔斗草莱中”,觉得很奇异,于是便“请主人为宅兆”,就是说他认为是好兆头,适合盖房子定居,于是他在这里“构茅而居”,后来果然印证了这里是风水宝地。

  《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也给蛇赋予常人之情,使之也具备了人性。在《三生》中,蒲松龄写了一个叫刘孝廉的,他转世三生,因未喝迷魂汤,所以拥有前世的记忆。转世后,刘孝廉一世为马,一世为犬,在第三世时则转生为蛇,这个蛇特别有灵性,“遂矢志不残生类,饥吞木实”,即不残害生灵,只吃草木和果实。可见蒲松龄对蛇类寄予了很大的期许,而他也是通过这个故事警示人类。

  蒲松龄最为精彩的蛇故事莫过于《蛇人》。故事是这样的:东郡有个人,以耍蛇为生。他曾经驯养着两条蛇,都是青色的,大的叫大青,小的叫二青。二青的前额上长有红点,尤其聪明,主人指挥它盘旋表演,无不如意。因此,耍蛇人对它宠爱有加。过了一年,大青死了,耍蛇人想再找一条来补上空缺,但一直没顾得上。后来,还是聪明的二青帮助耍蛇人带来一条小蛇,耍蛇人给它取名小青。小青初来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小青。经过主人的驯养,继续它们的表演。从此这两条蛇二青、小青就跟着蛇人走南闯北。

  二青越长越大,主人不得不将二青放归山林,然而二青回归山林后,常袭扰路人。一天,当耍蛇人路过此处路段,二青前来袭扰,发现是主人时,立即变得亲昵无比,纵身绕着耍蛇人,如昔日状。于是,主人也将小青和二青一起放归了山林。临行之时,主人嘱咐它们勿扰行人,以免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果然,此处再也没有蛇袭扰人的事情发生。

  清嘉庆年间学者冯镇峦曾点评《蛇人》说:“此等题我嫌污笔,写来款款动人乃尔”,他的意思是,蛇乃恶毒之物,令人惊恐,自己是不会写的,但此篇写得确实十分动人,文笔极妙。(刘永加)

[责任编辑: 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近期,海南自贸港重点项目——三亚河口通道工程项目提速推进,该项目是海南三亚首个水下隧道工程,由中铁二十局承建,隧道总长度3.118千米。近期,海南自贸港重点项目——三亚河口通道工程项目提速推进,该项目是海南三亚首个水下隧道工程,由中铁二十局承建,隧道总长度3.118千米。
07
当日,由中国铁建大桥局参建的浙江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六横侧索塔塔高突破200米,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由多座桥梁及连接线构成高速公路通道,包含双屿门特大桥、青龙门特大桥两座世界级跨海大桥。
07
截至5月4日,本届广交会共吸引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8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去年同期增长17.3%,创历史新高。截至5月4日,本届广交会共吸引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8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去年同期增长17.3%,创历史新高。
06
这是5月3日在埃及新河谷省拍摄的中曼埃及公司奥瓦伊纳特水井项目现场。沙漠夕阳下,金色余晖中,高耸的钻机还在为钻探“生命之泉”而轰鸣不息。沙漠夕阳下,金色余晖中,高耸的钻机还在为钻探“生命之泉”而轰鸣不息。
06
5月5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战机编队飞过红场,参加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彩排。5月5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战机编队飞过红场,参加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彩排。
06
5月4日,在江苏省兴化市陈堡镇的泰州华丰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进行切割作业。“五一”假期,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岗位,庆祝自己的节日。“五一”假期,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岗位,庆祝自己的节日。
05
“五一”假期即将结束,各地迎来假期返程高峰。“五一”假期即将结束,各地迎来假期返程高峰。“五一”假期即将结束,各地迎来假期返程高峰。“五一”假期即将结束,各地迎来假期返程高峰。
05
“五一”假日期间,位于新疆鄯善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吐峪沟村吸引不少游人观光旅游。“五一”假日期间,位于新疆鄯善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吐峪沟村吸引不少游人观光旅游。
05
在失重舱内进行空间科学实验 在飞上太空前的转椅训练中 桂海潮一开始有些不适反应 冒虚汗、恶心、头晕 不服输的他开始加练 一只手抓着另一侧耳朵原地旋转 就这样 练习了一段时间后 通过刻苦训练 
04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